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工艺在洪泽尾水收集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泽尾水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是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和淮安市区第二饮用水水源地白马湖的水质安全兴建一条生物生态水处理通道.该工程主要通过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结合人工湿地修复系统、生态廊道降解等一系列工艺措施.其中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工程中极为关键的处理工艺,本文从该系统的机理和水体改善效果综合探讨该系统对洪泽尾水的处理效果,复氧效果显著、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蠡湖是全国小型湖泊水环境治理的典范.20世纪50-60年代湖水清澈见底、长满水草,后水污染、水质大幅度劣于V类,沉水植物死亡、蓝藻爆发.2002年国务院批准《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无锡市采用技术集成综合治理措施:建全封闭水域、关闸挡污、控源截污、调水、打捞蓝藻、生态修复、退渔还湖、建设生态护岸和湖滨景观绿化带、保障措施等,取得改善水环境的良好阶段性成果,水质达到Ⅳ类并保持至今,基本消除蓝藻爆发.但
城市的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黑臭水体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的必要性,列举了国内外多种治理技术,及其对徐州市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起的作用.
生态砼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且具有积极作用的新型特种砼技术.生态砼保持了原始河道在减轻环境负荷、植生、净化水质等方面功能,同时一改原始砼表面光滑、粗糙的历史,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湖泊水质监测中,由于监测点数量有限而导致的反演精度低的缺点,构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水质遥感反演模型,提高了水质反演精度,并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反演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太湖悬浮物水质参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水质反演模型的精度优于其他反演方法,同时该算法的复杂度低,系统建模速度快,可以满足水质监测的需要.
再生水回用湖泊生态用水已成为有效缓解城市生态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因其含有大量的营养盐分、微量有机污染物、固体悬浮微粒和微生物,可能会对回用区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上固定而形成的生物膜,水环境中多介质表面生物膜是监测和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最直接和有效的研究对象,生物膜结构特征综合体现了多重环境因素对膜体的共同作用,研究再生水回用河湖多介质表面附生生物膜结构对于评价再生水的回用具有重要
以昆山市望山河水体治理为目标,建设了6个湿地型生态岛,对望山河水质情况、生态景观效果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 表明:经过10个月的运行,该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CODCr、总磷、氨氮等达到了国家地表水(GB 3838-2002)Ⅲ~V类水标准,总体水质较好;恢复了河道中由挺水、沉水等多种水生植物和多种水生动物组成的水体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强化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作为辖区内水质监测的主要力量如何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第一时间将详实的数据提供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是目前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首要任务.笔者以贵州省铜仁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多次参与当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切入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底泥是水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底泥污染对水体水质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现有污染底泥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底泥曝气、底泥覆盖、化学修复、生态修复、底泥疏浚等,生态修复由于能从根本消除底泥污染物且无二次污染而备受关注.ISD底泥削减技术即为一项底泥综合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长代谢功能,快速分解底泥污染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实验研究表明,辅以人工曝气技术,ISD技术对底泥有机质的降解率可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环境压力控制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泰州市的水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 表明,泰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较稳定,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比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生态赤字和压力指数偏大,境外引水对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显著的影响;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对水生态环境的正效应逐步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为南通城区水环境整治的一些思考.分析了水环境现状,治理水环境采取的举措,水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