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显示含氮类血管扩张剂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双重性效应,另外含氮类血管扩张剂可促使氧分子从血红蛋白上解离;但在体的大动物实验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在犬模型上评价硝酸甘油对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氧代谢的直接影响.方法 共使用8只具有静息状态血流限制的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近端狭窄的开胸犬.以二维超声心动科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用磷猝熄法测定组织氧压(
【机 构】
: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心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显示含氮类血管扩张剂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双重性效应,另外含氮类血管扩张剂可促使氧分子从血红蛋白上解离;但在体的大动物实验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在犬模型上评价硝酸甘油对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氧代谢的直接影响.方法 共使用8只具有静息状态血流限制的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近端狭窄的开胸犬.以二维超声心动科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用磷猝熄法测定组织氧压(tPO<,2>,Torr).分别在静息和冠脉左主干内输注硝酸甘油(0.3-0.
6·μg·kg<,-1>状态下,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核素微球注射,以及心肌氧压和心肌氧耗量测定,心肌氧耗量(MVO<,2>,mL·min<-1>·100g<-1>)等于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氧浓度差乘以心肌血流量.结果 与静息状态相比,冠脉左主干内输注硝酸甘油时,心率和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然而,无论是正常灌注区的抑或是异常灌注区%WT均明显增加[分别由(33±3)%和(23%4)%,增至(37±3)%和(28±5)%]虽然正常和异常灌注区的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分别由7.9±2.2和6.0±2.0,增至10.4±2.4和7.8±2.1),但由于正常和异常灌注区的MBF明显增加,心肌氧压亦明显增加(分别由31.3±3.1和18.6±3.3,增至36.3±3.0和23.8±3.4).结论 硝酸甘油对正常和异常灌注区心肌具有正性肌力效应,可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硝酸甘油对心肌收缩功能的直接作用,是其直接血管效应之外的重要调节作用之一.硝酸甘油对心肌氧代谢可能有直接的正效应,可使氧分子从血红蛋白的解离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长QT综合征(LQTS)患者运动试验特征,寻找LQTS鉴别诊断的新方法,探讨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降低LQTS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机制.方法 观察12例LQTS患者在运动试验过程中模拟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情况,总结其变化特征,比较LCSD手术前后这些特征的改变情况.结果 有7/12(58%)患者在运动末和(或)恢复早期有顿挫T波的形态变化,手术使其中的4例变化消失.运动过程中LQT
目的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结合补救性PC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冠状动脉通畅率及达到TIMI3级者明显高于溶栓治疗,30天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及补救性PCI患者.补救性PCI能达到TIMI3级者少于直接PCI,但不增加出血的危险.
目的 比较Tc-甲氧基异丁腈(MIBI)/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SPECT心肌显像和药物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识别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26例,平均LVEF38.6%±4.9%,在一周内分别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10μg·kg·min、异舒吉
AMI再灌注治疗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心功能,治疗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综合考虑.当患者发病时间短(90分钟)或不具备马上介入治疗的条件时,应立即开始溶栓治疗.若该医院有外科支持的熟练的PCI中心,术者有丰富经验和配合默契的手术队伍,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可在90分钟内完成;或高危患者,如Killip>3级或心源性休克,或有溶栓禁忌者,尤其发病时间>3h,以及诊断
对医学文献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评价时,可以将医学统计学中理论问题分解为四个主要的内容,即研究者的分析目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数据资料的类型、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与所涉及的数理统计条件等.从这四个方面对医学文献中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没考虑到或考虑有误,都有可能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抉择失误.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虽然肺静脉电隔离术已经成为近年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最常用的策略,但其它新的消融策略仍不断在涌现,主要包括: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峡部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右心房峡部消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心房基质改良术、以肺静脉电隔离为终点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局灶性消融及心房的去迷走神经治疗(vagaldenervation)等多种.本文进行了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Mirowski医生设计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r-defibrillator,ICD)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后10~20秒内释放电击能量除颤,有效的防止SCD的发生.在过去十多年的应用中,IC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具有诊断和多种治疗功能的新一代ICD开始在临床应用并且证明了预防SCD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疾病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通称为"通道病".相反,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中发现的致病基因主要影响肌纤维膜和细胞骨架蛋白.本文概述了各种离子通道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上一世纪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是探明了脂质异常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并开始发展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进行了回顾并作展望.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静脉隔离(PVI)不仅去除了心房颤动(房颤)的触发病灶,也可能改变了房颤赖以维持的物质基础,但PVI如何改变了房颤的维持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在于PVI对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调节及对房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11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及机械通气下行颈部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术放置右心室及冠状窦导管,经左股静脉放置右心房导管,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放置消融及标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