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因子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构建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基于气象因子的土壤墒情多元回归线性模型作为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关系,在方程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模型,采用随机差分方程,可以定量的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预测其未来值。本文根据寿阳现有数据的情况,以旬为步长,抽取气象数据中和土壤墒情数据相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对应,建立预测模型。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根据原始数据采集资料的说明及换算公式对异常值进行换算和剔除,得到研究所需要的标准数据,然后进行旬平均值计算,最终得到1994-2008年4-9月各旬的数据。由于寿阳地区冬季土壤存在冻土,无法得到冬季的土壤墒情数据,因此该时间段数据空缺。在对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选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蒸发量等8个气象因子的旬值。因为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非常大,还确定了对应某一旬数据的往前递推九旬的降水量数据为可选择的自变量,以求增加模型的模拟效果,这样自变量的选择范围为8个气象因子和前9旬的降水量。经过初步分析,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平均气温已经体现了这3个指标的影响。此外,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直接也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根据研究问题的简便性,选择了平均气温为自变量中的一个,最高和最低气温在模型中不再重复考虑,选择日照时数,不再考虑太阳辐射因子。最后经过初步筛选确定的自变量组为14个。由此可知:土壤墒情与气候因子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土壤墒情作为陆地重要参量参与土壤-大气的物质循环,另一方面气象因子(如降水、温度、蒸发和日照等)又影响着土壤的墒情变化。
其他文献
利用52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08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气温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结冰日数减少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北方,霜冻日数则在整个中国区域都显著减少,夏季日数和炎热夜数明显增多,增多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南部.日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小)值整体都有上升趋势,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值在北方上升较明显,而在长江
地表温度是反映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6年MODIS晴天数据作为地表温度反演的数据源,分别采用分裂窗算法和建立MODIS数据统计模型方法反演山西省的地表温度,并根据地温反演结果与NASA的温度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裂窗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物理意义明确,但由于山西地形复杂,且模型计算所涉及到的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率在实际操作中较难获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夏季降水资料,通过M-K突变曲线、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法,3种气候突变检验方法对晋北地区夏季降水的统计检验结果均表明,夏季降水在199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折。由线性趋势法分析晋北地区夏季降水表明:夏季降水呈负的线性趋势,说明自1960年以来晋北地区夏季降水一直处在减少的趋势,干旱较为明显,尤其是广灵、平鲁、
膜下滴灌技术是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针对膜下滴灌和常规灌溉两项不同的灌溉技术,我们在山西省平陆县张店乡东郊选取近邻的两块棉田做对比试验,在常规试验田里,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灌溉、喷药等农田管理,而在对照试验田里铺设膜下滴灌管道并覆盖薄膜,采用膜下一膜一带两行,种植规格为40cm+80cm,滴灌带设置于窄行中.经过3年(2007-2009)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
本文利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并对出现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环流形势做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东南部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最低值都出现在盆地西北部的海拔最高处沁源,极低值为-30.2℃,全市年平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作物的生长需求。临汾近年来的天气越来越暖和。在此背景下,研究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临汾种植的冬小麦由原来的强冬性品种向冬性、较弱冬性品种过渡。本文针对临汾市多年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环境变化、冬小麦病虫害等多角度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提出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是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农业气候分析,区划和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而观测资料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本文根据在基层多年从事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报表预审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与省局农业气象报表审核员的交流情况,从农气薄-1-1预审、农气薄-2-1预审、农气薄-3预审、报表预审、预审单填写等五方面分类归纳出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和报表预审的一些要点,
详细分析了介休市2010年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重点探讨了降水、气温、日照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010年小麦生长发育期间:降水正常且供应适时,对小麦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气温反常,弊大于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光照条件一般,虽然整个生育期的日照时数较常年有所减少,但基本能够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解析了一些非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小麦产
农谚既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尤其是气象方面的谚语,对我们预测气候的变化,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必然起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因而在不同的地方,谚语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我们在用气象谚语作预报时,首先要搞清楚谚语的含义,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使用,找出天气演变的规律,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本文利用长治市近4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发现"重阳黑洞洞,来年
利用1961年以来不同深度地温资料,研究分析历年的月、季、年度变化特征。并统计分析了地温与汛期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而选用显著相关因子建立汛期各月降水量及各月平均气温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经检验,不仅其历史拟合率比较高,而且对2005年-2010年的试预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