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n)-(Ti,Zr)14]-Nbx系列合金β稳定性研究及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082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Ti合金由于其具有低的弹性模量、高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1].β-Ti合金的弹性模量低至40~80GPa,如Ti-35Nb-7Zr-5Ta[2],Ti-29Nb-13Ta-4.6Zr[3]和Ti-24Nb-4Zr-7.9Sn[4](质量分数,%)合金等,同时具有β稳定元素(Mo,Nb,Ta)和低模量的元素(Sn,Zr),共同影响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除此之外,处于临界成分的亚稳β-Ti合金无论是在外界应力下还是快冷过程中都容易发生β→α"和β→ω的相变[5].α"相的析出一般会降低β-Ti合金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强度[6].所以当其被用作结构材料时需严格控制其析出.
其他文献
V-4Cr-4Ti合金作为未来聚变堆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其铸态合金组织粗大,影响合金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为了改善铸态合金的加工性能,通过热变形使原始晶粒细化,消除残余应力,以满足该材料工程应用的力学性能要求.本文对V-4Cr-4Ti合金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V-4Cr-4Ti合金进行了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在1173K~1473K,应变速率为0.01s
会议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solute element like Mn could strongly delay the austenite-to-ferrit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higher content of solute Mn should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more
会议
"淬火&配分"过程被认为是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有效方式,其中淬火过程是将全奥氏体化或临界退火的钢淬火至低于Ms高于Mf的温度区间,这是为了得到可控体积分数的初始马氏体M1,在随后的配分过程中,将样品在淬火温度或更高的温度进行等温,使部分碳从过饱和马氏体中配分到奥氏体中,使奥氏体由于碳富集而稳定至室温。
会议
采用两步临界热处理工艺——临界退火+临界回火.将实验钢加热至两相区780℃等温0.5h后水冷至室温,再加热到两相区680℃等温0.5h后空冷至室温.采用六个试样作比较:样品A-水冷轧板、样品B-经一步临界退火处理的样品、样品C、D、E、F-经过临界退火+临界回火处理,并且第二步临界回火时间分别为0.5h、1h、3h、5h的四个样品.两步热处理后获得了临界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多相组织和
通过光学金相(0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观察了Al5.5Zn2.5Mg高强铝合金T5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并进行了Al5.5Zn2.5Mg高强铝合金的拉伸和疲劳损伤试验,分析了其拉伸断裂和低周疲劳失效行为.结果表明:Al5Zn2Mg高强铝合金T5热处理后的η(MgZn2)析出相虽然均匀弥散分布,但主要在晶界析出,强化相粒子的平均直径约20nm左右,晶界附近无沉淀析出带宽约1
奥氏体模型钢Fe-40Ni合金在很大温度范围内与钢中奥氏体层错能相近,且能保持面心立方结构[1-3]。本文将针对Fe-40Ni-Ti合金在变形后应力弛豫过程中的缺陷组态特别是位错组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追踪观察,希望所得结果能对变形奥氏体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加深认识,并对合理制定轧制工艺提供借鉴。通过利用热模拟技术、金相观察及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对Fe-40Ni-Ti奥氏体模拟合金850℃变形后等温
会议
双相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是理想的汽车用钢之一。双相钢的强度主要来自强韧的马氏体(承载组分)引入高延性的铁素体基体而获得强化,铁素体基体则赋予了其高的延性,影响双相钢综合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两相的比例及各相的状态(如形貌、尺寸及空间分布等),与双相钢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生产工艺的改善直接体现在对双相钢组成相的优化上。本文主要是针对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生产中影响双相钢微观组织状态的两个重要物理
会议
选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1C-1.3Si-1.5Cr-0.28Mo轴承钢在250℃,300℃和400℃等温时形成的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采用单个原始奥氏体晶粒的{100}极图,并结合等密度极图的方法判定出,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残留奥氏体)之间的取向关系更接近于Nishiyama-Wassermann (N-W)取向关系(图1).贝氏体组织由类似于马氏体领域(Packet)的贝氏体领域
会议
马氏体相变是切变主导的结构转变,新形成的马氏体相对于奥氏体存在晶格畸变,导致的应变能决定了马氏体的形态。变体之间的自协调形成特定的马氏体形态,避免产生大量的应变能。减小品粒尺寸可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纳米晶中的马氏体相变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大量研究都发现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而马氏体的尺寸与晶粒尺寸有复杂的关系[1]。板条马氏体钢中随着晶粒尺寸的变化,板条的尺
会议
NaZn13结构的La(Fe,Si)13化合物,因其具有较大磁热效应,已经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该材料的磁热效应是由于在室温附近发生的一级顺磁-铁磁转变产生的[1]。深入研究La(Fe,Si)13低温下的晶体结构及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有助于了解其磁热效应的起源。本研究采用高能同步辐射衍射技术[2],对退火处理的La(Fe,Si)13和La(Fe,Co,Si)13粉末样品进行原位表征,并用GSA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