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介绍整脊手法历史渊源与常用南少林整脊技术.方法:究本溯源,展示中外整脊手法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总结常用南少林整脊技术,如颈椎的快速旋颈法、卡颈侧扳法、定点旋颈法、按颈旋头法、托颌推肩法等,胸椎的按枕扩胸法、定点旋胸法、侧卧旋胸法、叠掌按压法等,腰椎的定点旋腰法、扶肩旋腰法、后伸旋腰法、侧卧斜扳法、定点斜扳法等.结论: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柱及其周围筋肉损伤疾患的一种方法,具有收效快、
【机 构】
: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0
【出 处】
:
2016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整脊手法历史渊源与常用南少林整脊技术.方法:究本溯源,展示中外整脊手法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总结常用南少林整脊技术,如颈椎的快速旋颈法、卡颈侧扳法、定点旋颈法、按颈旋头法、托颌推肩法等,胸椎的按枕扩胸法、定点旋胸法、侧卧旋胸法、叠掌按压法等,腰椎的定点旋腰法、扶肩旋腰法、后伸旋腰法、侧卧斜扳法、定点斜扳法等.结论: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柱及其周围筋肉损伤疾患的一种方法,具有收效快、疗效高、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其他文献
常州孟河医派是传统中医的重要流派,明末清初以来,孟河地区医馆林立,世家众多.其中,费、马、巢、丁四家以其精湛的医术誉满杏林,史载"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有"吴中医学之盛甲于天下,孟河名医之众冠于吴中"之誉.本文旨在介绍孟河医派的历史源流和主要诊疗特色,供同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创史于吴佩衡先生,吴佩衡先生为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全国中医扶阳流派代表性人物,特别是对中药附子的临床应用研究独具特色,美誉雅号"吴附子".历经第一代传承人吴生元教授;第二代传承人吴华、吴荣祖、彭江云教授等主要传承人的传承与发扬广大,形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本文梳理其流派传承脉络,简介流派主要学术思想,以便更好的发扬广大及造福人民.
总结顾氏外科外治疗法在中医外科临床的应用.药捻、滴灌、拖线、垫棉疗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煨脓湿润法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垫棉疗法治疗.
目的:评价黑色拔膏棍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局限性湿疹、寻常疣、跖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发法,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局限性湿疹、寻常疣、跖疣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局限性湿疹组总有效率为84.8%,其中皮损改善总有效率为73.9%,瘙痒改善总有效率为70.7%;69例寻常疣、跖疣组总有效率59.4%.结论:黑色拔膏棍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局
先兆流产与复发性流产归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及"滑胎"的范畴,近年来先兆流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复发性流产严重损害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防治复发性流产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分享天津哈氏妇科以哈荔田教授为代表,在治疗多种妇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山西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三晋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北宋至今已传29代人.历时近千年,历代传人重视总结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并将其诊疗经验记录成册传给后世,名医的标杆性效应和家族内部管理体系给王氏中医妇科创造了良好的内外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家传式口传心授的人才培养方式,使王氏中医妇科成功实现了古代传承.它对当下非遗保护的启示是不仅应注重传承人表现非遗本身的
总结"陈木扇女科"学术思想,并归纳为七个方面:审病求因,首重"问"诊;治妇人病,调经为先;陈氏调经,以"和"为法;疗妇人疾,重先天,养后天;开郁化痰,创调经之新法;清热凉血,系安胎之秘诀;产后疾病,皆从气血.
崩漏一病病因、病机复杂,临证常累及多脏,崩漏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天津哈氏妇科治疗崩漏注重审证求因,临床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临证在诊断、止血方面多有创新,诊断重视兼证,并发现关俞穴对崩漏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哈氏在崩漏治疗方面灵活运用止血方法,认为塞流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但止血绝非一味固涩,而是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清、补、温、泻之法治之,权衡常变,辨证施治.
海派蔡氏妇科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妇科流派之一,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九代近三百年岁月洗礼,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由一代代家族传承向第八代开始的师徒授受,团队传承,构筑了强大的梯队型传承人队伍,体现了蔡氏妇科博大开放的胸襟和精深厚重的根砥.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是全国首批64家中医流派传承建设单位之一,发轫于东北,大盛于龙江,至今已延续五代春秋,名医辈出,享誉四方.该流派重视文化底蕴的培养,勤求古训,熟谙经典,博采众长,严谨治学,精研理论,活化经方,提倡中西并重发展中医的学术理念,注重临床效验,勇于创新,学术思想独领风范,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创立了"肝肾学说",补充和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和"肝主冲任"的理论内涵及临床意义,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