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辨证中“病”的嵌构谈“病与证”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问世,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日臻成熟和稳定.病与证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作为诊断的高级阶段,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亦显得日渐明晰.鉴于学科的教学特点,现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在详尽介绍"辨证"的同时,不忘渗透"疾病诊断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诊断"病证结合"的基本原则.然而,"证"的审辨离不开"病",在辨证教学中,根据每个具体证候的临床实际特点,彰显"病"的内容,对于客观而正确地掌握证候,培养学生缜密的诊断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脏腑辨证教学中有关"病"的嵌构,探讨病与证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新世纪规划教材对滑脉阐释如下: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机理分析:说:"滑者,阴气有余也."痰湿留聚、食积饮停,皆为阴邪内盛,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多见于
目的:揭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舌质、舌苔及舌苔剥脱表现的总体特征,及其不同证候之间舌质、舌苔及舌苔脱落表现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舌质、舌苔变化及舌苔剥脱情况在不同证候分组中的差异,并与慢乙肝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舌质红绛、舌质暗或青紫、舌苔厚、舌苔腻、舌苔黄总的出现频率均超过50%;舌质红绛在肝胆热毒炽盛组最多,高达92.4%,热毒
脉诊是中医极具特色的诊法之一.脉诊的客观化研究亦日益深入.在脉图的分析方法研究方面,有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法及小波分析法等.但这些分析方法对于脉象判读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至今少有人探讨.某一种脉象用某一种方法分析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更全面、更具有特异性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用时域、小波分析方法对平、弦、滑脉脉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分析脉图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传统脉诊主要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以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并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缺乏客观评价标准.脉诊的客观化成为必然,这将对提高脉诊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脉图的分析方法从最初单一的时域分析法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频域分析法、小波变换等,多种分析方法的介入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用时域、小波分析方法对平、弦、滑脉的脉图参数进行分析,并作两种方法所得脉图参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痉挛等因素而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中医学中没有AMI的病名,但根据西医学有关AMI的定义和临床表现通常将其归属为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范畴.本文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96年1月~2005年6月近10年AMI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对AMI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且伴有心、脑、肾及血管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北京市卫生局2004年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北京市高血压患者约200万,位居北京市不同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的第2位,60岁以上人群则为第1位.可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高血压病防治已刻不容缓,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应成为慢病防治的当务之急.
在2004年到2005年校级课题中,我系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对中医隐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中医隐症确实存在,广泛分布于五脏中.本研究共调查和观察无症状健康体检人数93人,年龄32岁~76岁,其中男性60人,女性33人.门诊观察56人,病房观察37人.调查和观察中发现有中医隐症者52人本文报告结果。
"证"与"病"的概念不同."病"是对病变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概括,重点在于确定特殊的病因、病理."证"是中医学对病变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重视病变现阶段邪正反应的整体状态."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证候(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认识其本质-证素,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证素辨证新体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把握灵活复杂的"证"找到了执简驭繁的要领,具有
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朱文锋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第1版)145页"八纲辨证"中说"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提出了"直中"的概念.在该教材的213页关于"六经病证的传变"中另有一个"直中"的概念,即"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直中".这两个"直中"的概念大有不同.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证候是复杂的,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证候具有非可逆性.证候是生命系统在时间进程中对内外环境因素的异常变化表现出的适应性整体反映状态,生命活动的不可逆性决定了证候的不可逆性.再者,证候的影响因素非常之多(高维),实践中很难掌握所有这些因素,因而表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第三,证候表现为时间因素很强而具有较强的时变性.此外,实践表明,用还原法不能完全阐明证候的内在机制,说明证候具有结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