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显抑制活性的生防菌TJ。通过特征培养、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生长温度、抗生素和溶菌酶敏感性、碳源产酸、氮源还原、接触酶、氧化酶、蛋黄反应等生理生化特征及16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为明确TJ对黄瓜幼苗的诱导抗病作用,用TJ液体发酵稀释液(100X)对真叶两叶期黄瓜幼苗进行喷雾处理,在处理后12h、24h、48h、72h、120h、148h和192h取样测定其体内的抗病性相关酶(SOD、POD、PAL和PPO)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丙二醛含量,TLC结合HPLC测定内源水源酸含量,结果表明:TJ处理后,黄瓜体内的S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处理,148h活性最高,是对照处理的4.69倍;POD活性在120h前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但在148h活性显著升高,高于对照处理1.99倍;TJ处理的黄瓜幼苗体内的PPO活性与PAL活性与对照处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PO活性从72h开始一直高于对照处理,PAL活性在72h出现一个高峰,且高于对照处理1.37倍。PAL作为水杨酸合成路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是间接反映抗病性的一个指标,水杨酸是植物获得系统诱导抗病性的内源信号,为进一步明确PAL酶活升高以后内源水杨酸含量也在增加,本研究通过HPLC定量测定了其在不同时间含量,结果发现TJ处理后黄瓜幼苗体内的内源水杨酸从48h TJ处理起,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在192h时,比对照处理增加了298.50%。丙二醛浓度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是一个重要指标,经TJ处理后,从48h起黄瓜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在192h时,比对照低了27.47%;由上可知,TJ处理后48h就可以启动黄瓜幼苗的体内抗病防御系统,对黄瓜幼苗的抗病性有较好的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