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在骨肿瘤病人护理中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16~78岁,平均(53.5士1.4)岁,住院15~43天.本组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恶性肿瘤,经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后无转移或复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文护理方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患者干预完成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85.76士3.36),研究组的满意程度为(98.85士3.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实验研究显示,运用人文护理,使肿瘤患者感受到深切的关怀,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促进身心恢复,提高生存质,同时通过服务理念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延伸,也推动了护理学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2月,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年龄71~94岁,平均83.1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手术耐受性差.入院后即行患肢皮肤牵引,行详细体检和理化检查,请内科会诊,积极治疗内科病.手术前需有内科、麻醉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糖尿病人三餐前测血糖并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对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2例,女6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站立时疼痛难忍,卧床后减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中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3例,伴有脊髓神经症状者除外.术前摄X线片,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4年12月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19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5~12岁,平均(7.8±2.8)岁;采用全麻下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经内外上髁穿交叉克氏针固定.对照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11岁,平均(7.2±2.9)岁;采用切开复位克
会议
目的 恶性骨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截肢,截肢后给予安全、规范、足量、全程化疗,以杀灭瘤细胞,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建立骨科恶性肿瘤术后康复期延续性护理支持干预模式,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骨肿瘤截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科接受骨肿瘤截肢手术患者41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患者在入组时及入组后6个月分别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不同方式的导针插入方式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复位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0—2013.05共计3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不同方式对骨折复位的影响,女性182例,男性130例,其中167例使用牵引床,145例未不使用牵引床.结果:两组对比,使用牵引床组导针更容易插入,如术前给予骨牵引,则两组复位效果无明显差异.未使用牵引床
目的:比较研究桡骨头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6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6~44岁,平均33.06岁;摔伤10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2例;左侧9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天,平均2.5天.同时对9例该类骨折采用Link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9例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男6例,女
目的 回顾梅花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986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细梅花针内固定,其中股骨上段192例,中上段322例,中段426例,中下段交界处46例。新鲜骨折871例,其中85例为开放性骨折,横断型骨折678例,短斜型骨折193例。骨折成角畸形愈合34例,骨折端软组织嵌顿不连81例,其中62例钢板固定后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端不连。
目的探讨利用钢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0例有移位的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利用钢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4岁,平均11.3岁.术前均行骨折端X线检查,证实均为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10.1岁.所有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不伴血管神经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标准、各种致病原因,从而制定有效对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翻修率、避免医疗纠纷.方法:对于我院就诊的13例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对术后平片和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通过临床表现、术中病理所见、围手术期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CT、MR)、功能评分等综合分析导致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原因;提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标准和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