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连作对牛膝中甾酮及三萜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DAD/ELSD联用的方法测定了牛膝样品中4种甾酮类成分和4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小麦牛膝多年复种连作的牛膝药材中两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麦茬地中首次种植的牛膝药材。结论:连作对牛膝药材的品质提高起促进作用。
【机 构】
: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连作对牛膝中甾酮及三萜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DAD/ELSD联用的方法测定了牛膝样品中4种甾酮类成分和4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小麦牛膝多年复种连作的牛膝药材中两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麦茬地中首次种植的牛膝药材。结论:连作对牛膝药材的品质提高起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树脂类药材资源分布、树脂形成的生物学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常用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血竭等11味药材的传统功效、活性成分、生理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树脂类药材资源提供依据,为临床有效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
结合野外实习的经验,从多方面对《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提出立体教学模式,让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为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造能力,充分提高《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集农学与药学的优势与一体,从中药源头抓起,即药用植物资源、栽培和育种。药用植物学这门课对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作者根据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色,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结合我国国情和生命科学、中医药科学的发展,探讨了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为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太子参多糖含量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试用HPLC-ELSD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太子参多糖中葡萄糖含量,求出多糖换算因子,将样品液中测得的葡萄糖量换算出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以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为高。结论:建立了HPLC-ELSD测定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的含量,为制订太子参药
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应该是动态的更新调查,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社会学角度分析,则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调查。中药资源的动态更新调查分为自然更新调查和人工更新试验。作者论述了植物药资源采收后更新研究方法、自然更新调查中的地下器官更新调查和地上器官自然更新调查以及自然更新观测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人工更新调查方法。最后提出建议使用的7个调查表。
首先指出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的原则;(2)坚持为中医临床辩证施治服务的原则;(3)坚持多学科相结合的原则。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组成复方的单味中药效物资基础之间存在着非加和性的关系,因此,必须将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中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可分离性,相互联合性,相互制约性,表现出了整体取性的特征。从而提示:在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资基础时,必须接合系统学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条件。方法:使用正交试验表进行黄芪最佳水提工艺的优选,考察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等3个因素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A382C3-即加水量为12倍,煎煮时间为1.5 h,煎煮次数为3次。结论:该工艺可用于黄芪多糖的提取。
目的:对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四省的14个居群栝楼进行叶片气孔显微特征观察,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居群栝楼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形态及分布特性,并对观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居群栝楼气孔在叶片上分布较均匀,呈随机分布。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数在居群之间有所差别。结论:叶表皮气孔及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可以作为栝楼种质资源多
目的:探讨福建不同薏苡资源的生物学、经济性状及氨基酸成分等部分种质特性,为福建薏苡资源评价研究及实施薏苡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福建薏苡资源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与氨基酸成分等,连续2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福建薏苡资源丰富,资源间差异明显。结论:福建省西部、北部种植新罗薏苡品种,而闽南、闽东地区可种植仙游龙华的金沙薏苡;不同产地的薏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