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 :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给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农产品关税削减14.5﹪~15﹪,使得种植业生产出现萎缩,以承办农村商业性金融服务、信贷支农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机构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此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该如何迎接挑战,服务于农民、农业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就反基因操作分子修饰致弱种毒株制备新型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鸭、鹅和鸽子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疫苗对水禽及鸽子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荐该禽流感灭活疫苗对上述禽类的免疫程序,即鸭:2周龄0.5ml皮下注射,3月龄1.0ml肌肉注射二免,9月龄1.0ml肌肉注射三免;鹅:10日龄0.5ml皮下注射,3-4周龄1.5ml肌肉注射加强免疫,4月龄1.5ml进行第3
微生物农药防治是园林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害虫.为了维护城市环境和人体健康,保护独特生态环境,恢复园林环境的生态平衡,采用微生物防治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防治措施.但是,微生物防治也有它的局限性,还不能代替其他防治措施,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有机地配合应用,以实现害虫的综合治理.本文介绍了1999年-2000年在浦东新区远东大道,杨高路,罗山路等标段选择试验应用杀
上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近年来,从上海口岸入境的种子、苗木和从外省市调入植物、植物产品的总量显著增加,植物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增大,检疫和后续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检疫措施将国际化和标准化,并须公开、透明,对本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将逐步取消,对农产品进境的禁止措施也将减少,植物检疫将成为影响贸易的重要手段,因此结合当前形势深入研究植物
上海地区从1986年开始农田害鼠的系统监测和以药物灭鼠为重点的规模性农田害鼠的防制活动.通过十五年的实践,基本掌握了本地区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有效控制农田鼠害的方法;取得了灭鼠保粮和灭鼠防病的显著成效.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农田鼠情监测.二、农田害鼠的防制.
近年来蔬菜防病治虫,由于广大菜农盲目使用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农药,造成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高,居民食用后引起中毒.为让市民能吃上"放心菜",本文在蔬菜植保技术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防治斜纹夜蛾、菜青虫和甜菜夜蛾等几种主要害虫的针对药剂和适宜使用剂量,达到禁止高毒农药使用,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生产出无公害洁净蔬菜的目的.主要内容有:1.试验概况;2.试验结果;3.推广应用。
保护地蔬菜栽培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保护地蔬菜生产在"菜篮子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防雨、增温降湿、保温等多种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露地栽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社会消费对蔬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财政和集体经济的支持下,设施园艺在上海菜区迅速发展,为解决城镇蔬菜的周年供应和增加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保护地栽培病虫发生概况;二.保护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加入WTO日益临近的新形势下,蔬菜生产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食用安全性质量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其中蔬菜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它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降低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确保蔬菜食用安全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让市民吃上"放心菜",让蔬
我国农村的"焚烧秸秆"污染问题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焚烧秸秆"污染是在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焚烧秸秆"污染的治理也需要走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本文是对农户"焚烧秸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经济人协会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些基本独立于传统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农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有效地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广阔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了广大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对此,本文进行了相
坚持面向市场,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对农产品的需要与本地的农业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和拳头农业产品,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而在调整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的前提首先是对区域优势的正确认识,其次是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方式、方法发挥优势.本文探讨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区域优势的正确认识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