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改进的"新热量单位"发育模型,结合前人作物模型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模拟了12站40年(1961~2000年)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以此评估冷害发生的程度,符合历史事实.低温冷害年和减产年的关系分析表明,模型已具有较强地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模拟典型冷害年和40年气候平均的0.25°×0.2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根据所确定的冷害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估和预测区域低温冷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尝试了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从NOAA-AVHRR数据提取出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参数,分析了冬夏两季遥感地表参数反反映的热岛效应变化.发现冬夏夜晚和夏季白天的热岛效应明显,而冬季白天的热岛效应不明显.城区的地表反照率始终小于郊区,城区的植被指数始终小于郊区.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夏季城市的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654.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
针对社会、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IMS(Internet Map Server)4.0平台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器,实现了客户端的农业气象空间和属性数据交互查询和专题图分析功能.探讨了针对Internet网
通过对影响河北省11个地级市极端气温的诸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综合经验预报、数值预报等优点,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河北省11个城市的极端气温预报方程.试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温度客观预报评分达到80分,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和转折、突变的天气情况下,变温幅度较大时,应用效果显著.
根据三峡坝区不同的天空状况,将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逐日逐时相对湿度进行分类,求出各类相对湿度平均值,再求出此类情况下各时次对应的相对湿度平均值的差值.以该差值为订正值,起报时的相对湿度为初值,进行逐时相对湿度预报.用该方法预报2001年11月三峡坝区逐日逐时相对湿度,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较小(-10%~8%),该方法可在业务预报中应用.
本文对南宁盛夏沥青、水泥、树荫下温度进行了分析,初步描叙了不同下垫面温度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气象要素.
统计1998~2000年新疆进行的所有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发现各地区多年比强平均值与各地区海拔高度有极显著的反相关;各地区比强与标准株高有极显著的反相关.标准株高反映了株高和密度两方面对比强的综合影响.用海拔高度、标准株高建立了各年各地区平均比强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得出各地优质棉的标准株高.
分析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果径生长和含糖量累积规律.结果发现:果粒生长动态呈抛物线型,有两个明显的生长高峰期.生长关键期出现在7月上旬~8月上旬,生长率占总生长率的64%~78%;含糖量累积遵循"S"型生长函数.糖分积累关键期出现在8月中旬中期至下旬,这一时期含糖量累积最快,日累积糖量在0.48%~0.84%,净累积量占累积总量的73%~77%;影响糖分累积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是光温积和气温日较差.日照
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蒸渗计对农田蒸散量进行了为期3年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两者测算的农田蒸散量平均偏差为20%,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值大于蒸渗计实测值,基本满足精度要求;无感热平流时两种方法所得蒸散量相关性较有感热平流时的好;在平流逆温状态下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计算误差大于非平流状态下的计算误差;由于蒸渗
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一方面根源信号向植物体地上部分的长距离传输为地上部分提供了土壤水分获取能力的测度,另一方面根源信号调控气孔开度、抑制蒸腾作用并提高植株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本文综述了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植物体水分利用的生理机制和理论模型,指出该模型与根系吸水模型、气孔导度模型耦合,能够更好地反映植物体叶片对土壤干旱以及大气干旱的响应.评述了在根源信号参与调控植物体水分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RDI和PRD、
应用2001年5月~2003年5月石家庄市区及近郊8个自动站逐小时的气温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石家庄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城市热岛的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认为:石家庄城市热岛特征明显,热岛中心偏于市中心的东南方,为夜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热岛夜强昼弱,其原因是由于城、郊下垫面的结构和热力性质以及大气污染物和气溶胶浓度的差异,导致城、郊日落后降温率及日出后升温率的差异所致.冬季夜间热岛最强,这与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