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函项与修辞函项的联系与区分--“分析修辞学”讨论之二

来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修辞学学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函项语境下的“隐喻”,例如,“是(毛主席,红太阳)”,就是在外延异类项“毛主席”和“红太阳”之间,构造内涵同类项,这是语言建构世界的功能之一。“分析修辞学”又叫“形式修辞学”,就是把修辞现象加以数学化、形式化处理,以达到构建通用修辞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或外来成分参与到当代汉语新词构造的过程中来,业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语言接触变异现象.为此,本文试图从微观(外源性类词缀建构词语模)和宏观(语言社会互动共变)两个视角,分析外源性类词缀在汉外语言接触、衍生变异及社会认知的综合作用下,如何通过译借、抽取、嫁接、融合、仿拟、类推等方式,历经语素化、词汇化、语法化和去范畴化的具体演化路径,从而实现外源性成分
“不”字近代读入声“分勿切”或“逋骨切”,但从历史上看,唐代以前,“不”只有平声“甫鸠切”、上声“甫九切”和去声“甫救切”三个读音,入声读法始见于北宋初期,可以从字书、韵书的记载和诗词押韵两个方面得到印证.
宿州詈词丰富,是当地骂詈文化的表征和载体.宿州方言中的詈词从致詈方式与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包括禁忌类、歧视类、诅咒与赌誓类以及违背伦理道德类四种,其主要意象涉及性、动物、人体、道德、属性、动作等.詈词虽然粗俗,但使用频率很高,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骂詈功能、戏虐功能、提示功能和修辞功能.
修辞是语言的具体运用.必然地,修辞观、修辞学理念中便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儒家文化影响和制约下,中国的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观点,浸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和民族价值观念。儒家的“中庸”思想、“温柔敦厚”审美观念和“明道”“济世”的功利意识,无不深刻影响着中国修辞学的理念。分析和探究中国修辞观中的儒家文化.探讨汉语修辞观中的儒家文化表现,对当代中国修辞学研究和新的修辞理念的塑造,构建和谐语言关系,
汉语国际教育既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即在中国国内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包括海外的汉语教学,即在国外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在从昔日之星星之火发展成今日广布世界各地的燎原之势的历程中,和言语行为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语国际教育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是:言语行为理论是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对汉语国际教育中各种言语行为研究的理论成果反过来也检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丰富
《马氏文通》中的副文本主要有《序》《后序》《例言》《上册付印题记》等,这些材料自身具有一定的学术史价值,同时分析这些材料可探究《马氏文通》等学术话语生成或建构的心理过程.学术“创作”的动机和效果是“过程”这只“黑匣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考察表明,学术“创作”的动机和效果不是等值的,学术话语生成过程契合消极修辞的原则要求.
信息差是编码与解码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对言语交际原则的背离,也是对语境适应的背离.作为作者的叙事话语策略,它在背离中建构了新的美学原则.多边缘学科视角的互融性,使对信息差的审读具有了多视域空间.本文以同一语料对信息差与语境的关系作多视角思考.
迄今为止,学界尚未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转喻分类系统.本文尝试以逻辑学的概念理论为指导,首先把转喻分为相容关系转喻和不相容关系转喻(全异关系转喻);接着把相容关系转喻有分为种属关系转喻、属种关系转喻和交叉关系转喻,把全异关系转喻分为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然后,对指称转喻、谓词转喻等进行再行分类,从而给出了新的转喻分类系统.最后,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
修辞学结合结构、语义研究表达,多角度分析修辞成分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言语作品通过切分可以得到修辞成分,修辞学研究同一语义和语义关系的各种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别,研究表达形式的构成、变化和分类.修辞学和语言诸要素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应该借鉴语法、词汇、语义等学科的成果.本文把表达分为一般表达和使用修辞格的修辞表达,赞赏面向应用从效果出发的分类.文章又提出研究修辞格内部系统的任务.最后希望
本文论述的是组织篇章的修辞方法.作者认为篇章的修辞要解决的是语言运用的整体布局问题,因而篇章结构的修辞方法应该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能够组织整篇文章;二是能够连缀相关段落.组织结构篇章和段落,既可以采用消极修辞方式,又可以使用积极修辞手法.消极修辞方式常用的是词语联系法和句子归纳法,前者主要用于连缀段落,后者主要用于组织篇章;积极修辞手法即辞格组织法,它兼有组织篇章和连缀段落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