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到21世纪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来源 :2003年中国政府管理和政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3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再到今天,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不再提党政分开、权力下放、建立协商对话制度和保障公民权利等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突出强调人民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以及机构改革。2002年党的十六大开始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上政治体制改革日程。本文认为正确总结这一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揭示其精神实质和思想趋向,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正确发展,都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在比较威权政府和民主政府的决策时,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威权政府比民主政府的效率高,因为威权政府决策速度比较快。本文分析了决策总成本的公共理论,探讨了政府决策的效果。
全球化时代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各领域的不可预期的风险和危机不仅促使公民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作为社会—政治共同体一员的责任,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及其外在的表现—
行政效率从来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9世纪末美国学者威尔逊在开辟行政学研究领域时,就宣称: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要弄清“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
在私人和公共两个领域,剩余索取权利安排有可能归前者也有可能归后者。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时间里,国家实行强制工业化。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不承认非物质产业,城镇第三产业几乎处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
会议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党意识逐步觉醒、执政党理论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介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城市群之一,不仅具有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而且享有国家诸多政策优惠,其市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大众媒
会议
发达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可以类型化为一元模式,即传统政治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之间是连续的,是由传统政治价值“自然”演变而来的,并非是外来的。与此相反,后发展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呈现为二元形态,即本国的传统政治价值与从西方传播而来的民主政治价值形成二元格局。合法性本身具有规范和经验的二元性,合法性的二元性有可能导致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过程的脱节甚至背离。这种状况将规定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内容及其发展逻辑。后发展国家是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启动和推进政治发展进程的。后发展国家的国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先进—落后”二元结构环境,
会议
利益现象作为贯穿人类社会生活始终的中轴线,其分化过程伴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是人类解放发展的必经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变革是以承认利益分化为前提而展开的
会议
什么是政治发展?它往往被理解为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对应于经济发展的概念,尽管其含义多样而含糊,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前进的目标与方向的概念化表达,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