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观察组(通过下肢超声检查,发现DVT)和对照组(通过下肢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各60例,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详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骨科手术后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手术前,进行围手术期的预防性治疗,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排查,制定预警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在定量评价溃疡型胃癌病理学特点中的价值. 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表现均符合溃疡型的胃癌病例20例,均行320排CT灌注扫描;选取肿瘤溃疡较明显层面,沿着溃疡边缘垂直于胃壁作切线将病灶分为三部分,分别测量三部分的灌注值AF,BV,BF and Clearance(CL),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三部分病灶的灌注值差异. 结果:溃疡局限型胃癌的肿瘤近端、溃疡处及远端的病灶的AF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脑外伤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54例脑外伤患者行头颅CT平扫,记录CTDIvol,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传统扫描技术与低剂量技术的辐射剂量. 结果 应用低剂量技术扫描后获得的图像清晰无伪影,对比度、分辨率符合诊断要求,能够明确诊断;54例患者的CTDIvol平均为37.53mGy,是传统固定扫描参数扫描方式CTDIvol 46.08mGy的81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不对称静脉征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患者的脑梗死情况及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TOF-MRA一侧MCA闭塞且SWI显示相应血栓的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血栓节段数分为单节段组与多节段组,于SWI上测量血栓长度、磁敏感值,评估血栓负荷评分(CBS)、入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计划早
目的 探讨弥散峰值成像(DKI)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对60例疑似肝纤维化患者行弥散峰值成像(DKI)并测定每个患者的平均峰度(MK)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根据实验室肝纤维化检测数据及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60名患者分为A、B和C级;选
目的 基于临床治疗的肝癌进行QCT-BMD检测,评价HCC与发生骨质疏松发生之间关系,探讨监测HCC治疗评价中QCT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1276例全部接受QCT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QCT定量骨密度的评价标准根据美国指南标准分级:1.正常(BMD>120mg/cm3);2.骨量减低(BMD=80-120mg/cm3);3.骨质疏松(BMD0.05).
目的:探讨在显微手术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16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49岁.病史7月~3年,平均15.7个月.肿瘤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9例,腰段3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检查显示椎管内占位并且必须包括对肿瘤的脊髓节段的精确定位
目的:探讨双源CT(DE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对73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癌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L量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
目的:通过患者颞骨冠状CT扫描分析,确定CH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2006年到2012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患者213例(男146,女102).共426耳进行颞骨CT的冠状扫描,15个患者多次颞骨CT检查,平均时间为2.5年,最长的时间为5.8年,最短的时间为0.7年.患者年龄1个月至21岁不等,平均年龄7.6岁.按年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患者的年龄范围为0.1-3岁,第二部分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