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藻对大型溞吸收纳米氧化铁的抑制作用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释放进入水体环境中。自然水体中存在多种生物颗粒,这些生物颗粒可能会与纳米颗粒发生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生物能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有效补充在保证能源可持续稳定供应和降低碳排放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
近年来,纳米银(AgNP)作为抗菌剂已被广泛用于儿童日用品(饮水杯、玩具、衣物等),儿童与这些产品接触时不可避免会摄入其中释放出的AgNP.
渗滤液浓缩液的深度处理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其中高含量的氯离子严重阻碍了其无害化处理。本研究为了在较低成本下实现渗滤液中氯离子的去除,首先从电镀废水中制备复合铁氧体来提供磁性。
气体、液体(水、有机溶剂),都不能存在于高真空环境中,因此无法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的反应进行直接观察。。近年来,原位透射电镜技术(In situ-S/TEM)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制备电子可穿透的封闭腔室,将其固定在普通样品杆或专用的液体/气体样品杆上,以实现S/TEM对微生物、纳米材料等在气体或液体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亚纳米尺度成像,结合X射线能量散射能谱(XEDS)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镉是最为常见的有毒污染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冶金、电子、电镀、机械、电池、石化等诸多行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之中。其毒性极高、价格很低、需求不大,如何在去除金属毒性同时高价值资源化是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1],它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测量了不同浓度的模式蛋白——牛血清蛋白(BSA,0.1、0.5、1.0g/L),在不同粒径的赤铁矿纳米颗粒(α-Fe2O3,39、68、103nm)表面吸附的吸附动力学与动态构象变化.
羟基自由基(·OH)是一种强氧化性的自由基(氧化电位为2.8 V vs SHE),能够有效地降解和矿化各种有毒有机污染物.非均相芬顿反应利用铁基催化剂催化H2O2分解生成·OH.
环境吸附过程及机理是污染修复研究的关键步骤。传统方法采用吸附实验和光谱手段研究环境功能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机理[1,2]。但是,吸附实验只能间接地推导出污染物与界面位点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缺乏直接、原位的测定证据。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石油开采及运输过程中石油泄露事故的发生,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水体中的油类污染物,不仅会破坏水体生态环境而且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造成危害[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原位修复是常用修复方式,纳米材料因为对重金属优良的钝化性能而被广泛关注,但纳米材料对土壤生物的危害也应引起重视,作为衡量其可应用性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