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木瓜病虫害发生及控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dfafs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针对綦江县木瓜园建设初期,随着木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及树势的逐年增长,今后病虫害优势种群及为害程度如何变化仍需进一步调查。重庆綦江县木瓜病虫害控制的主要困难是病虫害发生时期多是阴雨连续的季节,对防治施药的效果影响很大。有时候连续数天无法施药,病虫害造成了损失严重。鉴于这种情况,采取了预防为主的措施,在冬季及初春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剪枝清园,清除病虫害为害过的枝条,合理使用石硫合剂和涂白剂,控制越冬病虫基数。春季木瓜发芽前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普防,减少了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几率,起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是一类适应夜行性生活的猛禽,主要子夜间活动,体色暗而斑驳,难于直接观察.我国关于鸮类分类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长期沿用的一些种属名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相比已显陈旧.为此作者参阅相关文献,对我国现生鸮形目鸟类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计有2科12属33种.同时指出了需要迫切关注的物种和研究内容,其中毛脚渔鸮Bubo blakistoni为濒危种,四川林鸮Strix da
会议
2006~2009年,应用直接跟踪技术,对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山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进行了跟踪定位,采用最小多边形法计算了四川雉鹑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领域及领域重叠,探讨了群体大小其领域及领域重叠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雉鹑领域及领域重叠在繁殖期后均有所增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领域面积分别为7.05±1.21公顷和12.28±1.95公顷,但群体大小对领域无影响.
会议
越冬雁属鸟类数量众多,其中的受保护种类也较多.研究雁属鸟类越冬状况对保护区越冬候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有重要意义.2009年10月~2010年3月,利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保护站管辖的大湖池、常湖池和朱市湖三个湖及周边草滩的越冬雁属鸟类状况、种群数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和大湖池闸口水位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会议
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race 4)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80份土样进行分离筛选得到拮抗芽孢杆菌121株,通过复筛获得有稳定拮抗效果的菌株10株.考虑到将来田间的应用,我们选择生长快且抑菌效果好的菌株BLG-01做进一步的研究.拮抗试验表明,菌株BLG-01的发酵液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经发酵液处理,病原菌菌丝
本试验改进了高杆喷雾技术在玉米田的应用形式,首次使用吊杆喷雾,研究了其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上的沉积分布情况,试验采用诱惑红为指示剂,分别测定了雾滴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积密度与药液沉积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喷雾压力为0.3 MPa,喷头型号为TEEJET 11003时,雾滴在玉米雌穗上的沉积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最高,分别为45.3个/cm2和8.01μg/cm2,在玉米第一片叶上的沉积密度和药液沉积量均最低.
建立了溴氰菊酯在香料烟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通过连续两年的监测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在香料烟叶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半衰期为5.80~6.19天.施药后30天残留量在0.0128 mg/kg以下,降解率达95%以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按其推荐有效含量15 g/h(1g/亩)商品量600ml/h(40ml/亩)做2次和3次两种施药处理,采收间隔期15天后,香料烟
研究了超级稻(国稻7号)在不同施药方式和穗肥水平下,主要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药和减量施药方式下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明显低于不施药处理.减量施药稻纵卷叶螟为害显著高于常规施药.常规施药使蜘蛛数量减少,而减量施药对蜘蛛无影响,常规施药和减量施药都造成黑肩绿盲蝽数量减少.穗肥促进白背飞虱种群
本文对我国花生田蛴螬三大优势种(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拌种、喷穴、盖种、灌根、撒毒土)、生物防治(性诱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乳状菌、昆虫病原线虫、土蜂)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引起棉花早衰的因素很多,加上各个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直难以确定引起棉花早衰的关键因素,导致难以建立针对性的棉花早衰防控技术体系。本课题组这些年的研究,大致厘清了棉花品种、土壤养分、逆境及病害对棉花早衰发生的影响。针对棉花早衰的发生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的棉花早衰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研制出两种棉花抗早衰制剂。将该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可有效延
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辣)椒疫霉病(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病害为害分布,流行规律与辣椒疫霉病病史动态规律,在山西省出现顺序递进的发展趋向性上的"相悖"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结果.根据河流是山西辣椒疫霉病病原菌P.capsici跨区域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一条主要有效途径,开展了防治技术研究,经过优化集成,制定了甜(辣)椒疫霉病的综合治理配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