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副高边缘大暴雨中尺度特征与地形影响研究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anyua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7 年8 月17 日山东新泰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尺度地形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本次大暴雨发生于副高边缘切变线附近,与速度不连续造成的K-H 不稳定引起中小涡旋有密切关系。鲁中山脉地形对大暴雨中心的强度和落区有较大影响,在对流层低层产生明显的地形性切变线,加强了边界层南风暖湿气流的辐合,使大暴雨强度更大,位置更加偏南。进一步研究表明,地形抬升作用,造成暴雨区低层辐合加强、垂直速度增强,更有利于不稳定能力积累和水汽的辐合,同时山脉地形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大气中云水和雨水分布有较大影响。副高边缘有利的环境背景条件和地形的作用共同造成了本次局地大暴雨的发生。
其他文献
Snow Fork作为轻巧便携的雪特性分析仪,能够方便并准确的测量瞬时积雪含水率和密度,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全球积雪研究中。根据多孔介质中孔隙率的定义,可应用含水率和密度推导得出积雪的孔隙率。孔隙率是积雪物理特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积雪的热传导、冰晶变质、坡面积雪稳定性、雪崩预测、雪融水下渗及山区融雪性洪水预警等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2009-2010年冬季,应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对中国
北疆作为我国三大稳定季节积雪区之一,积雪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冰雪科学工作者利用NOAA、陆地卫星和EOS等遥感数据研究大范围积雪动态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至今还未见到长序列、大范围新疆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对被动微波遥感SSM/I 亮温资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积雪密度经验算法,反演得到了准噶尔盆地1987-2008年逐日雪密度和积雪储量,并对雪储
新疆北疆地区冬季降水比南疆多,积雪主要集中在11 月底至来年3 月,积雪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国积雪资源的1/3,积雪在北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雪深是估算雪水当量和研究流域水量平衡和模拟春季融雪径流的主要参数,一直受水文和气象学家关注。目前,定量获取雪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和地统计插值两个方面。其中,在新疆的积雪研究中,冯学智等利用1981-1990 年1 月北疆地
北疆地区冬季严寒,积雪较多,春季如遇快速升温天气,极易引发融雪性洪水。准确预测积雪地区的融雪径流量,作好春季融雪性洪水的预测预报,对于防洪抗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新疆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南起依连哈比尔尕山,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起塔西河,西至巴音沟河,汇集十多条支流,河流贯穿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是
This paper uses a high-resolu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u-HRLDAS) to parameterize the urban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u-HRLDAS model is localized and developed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325 米气象塔三层高度上一年的城市地表能量平衡观测资料,检验并改进了适用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城市陆面模式。研究表明: 1. 北京325 米气象塔的观测代表了处在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我国城市所特有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即: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造成夏季和秋季波恩比最小、春季次之、冬季最大,分别约为1、2、3。 2. 虽然净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白天储热在净辐
2010 年7 月24 日08 时到27 日08 时,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扰动西移和强盛的低空东南气流影响,浙江省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简称“20100724”暴雨。本文应用WRF(V3.2),以GFS 全球分析场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从2010 年7 月24 日08 时(北京时)起报,预报时效72 小时。通过对该次过程的模拟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WRF 模式基本能再现位于浙江省
本文运用浙江省1950 年以来的地质灾害个例,分类统计滑体性质、微地貌、原始坡高、原始坡度和滑体结构,计算灾害数量和灾害规模,并结合2008 年实地考察获得的不稳定斜坡资料,通过归一化来划定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又将灾害发生时间划分成梅汛期和台汛期两大类型。对每一个类型,结合浙江省常规气象站点和中尺度雨量站,分别计算与地质灾害最近的气象观测点的当日雨量、前一日雨量以及连续雨日,利用拟合方法计算每日
实况分析发现2009 年7 月23 日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暴雨与涡旋扰动有关,并通过Shuman-Shapiro 平滑滤波方法同样获得暴雨过程中边界层弱中小尺度扰动涡旋,涡旋起源于边界层,随后向上发展,这次小扰动涡旋与短时暴雨对应密切,以及实况雷达的强回波对流云块与涡旋、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为揭示这一类涡旋扰动的现象与特征,利用Advanced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
利用1971年以来浙江省68个测站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大雾日数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雾主要出现在东部沿海、浙北的中部和西部、浙中的西部和浙南的西南地区。浙中的南部和浙南的北部是相对少雾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雾日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各地大雾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差异。大雾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浙北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