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来源 :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根廷滑柔鱼广泛分布在西南大西洋22°~54°S大陆架和大陆坡海域上,其中以35°~54°S海域资源尤为丰富,其洄游、分布与巴西海流和福兰克海流密切相关。阿根廷滑柔鱼全年产卵,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摄食范围广,通常可以分为3~4个种群,资源分布季节性明显,资源补充量与海洋环境关系密切。到目前为止,阿根廷滑柔鱼的年龄和生长、种群结构、洄游模式、资源量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分歧或不足,今后研究中应长时间系统地对其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收集生产和调查数据、渔获量资料,利用耳石等硬组织研究年龄和生长特性,掌握其种群结构,推断其生活史过程;掌握海洋环境对资源量影响的机制并建立相应的模型;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开发出符合阿根廷滑柔鱼生活史特征的资源评估模型,为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该资源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The half-smooth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hereafter, tongue sole) is a marine flatfish with great commercial importance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China.It has also been a promising m
会议
利用摄像机标定技术和摄像机畸变校正方法,对鱼类群体行为录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数据比未经处理的数据精确了1-2个像素.反映到世界坐标,则在实验室所标定的系统中精确了2-3mm.本实验证明在研究鱼类群体行为时,对通过录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摄像机标定及畸变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
在修造船行业中,各种滑动轴承的拂刮是一项劳动强度繁重,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艰苦工作。尤其是船舶柴油机主轴承和连杆轴承的拂刮往往严重影响着整个修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采用,柴油机采用分级标准件更换日益增多。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工艺设备的限制,曲轴尚难做到分级磨削处理,在修船工程中轴承的拂刮仍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柴油机的轴承拂刮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及
为了建立有效的椭圆背角无齿蚌人工繁育技术,进一步了解其寄生变态发育过程,进而为构建渔业生态环境"标准淡水贝类观察"体系打下基础,本研究选取了3~4龄的自然受精个体为繁殖用母蚌,以黄颡鱼为寄生鱼,进行了椭圆背角无齿蚌浅池流水人工繁育的尝试.当稚蚌生长发育为幼蚌后,转移至池塘进行网箱吊养.期间,连续测量水质指标,定期观察钩介幼虫、稚蚌以及幼蚌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
以2005~2006年周年逐月采集台湾海峡南部底拖网渔获的花斑蛇鲻样品进行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此前的渔获群体结构进行比较探讨其种群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2005~2006年花斑蛇鲻群体的L∞为563.06 mm,W∞为1804.98g,k为0.2328,t0为-0.5588龄,tr为3.8857龄.总死亡系数为1.1014,自然死亡系数为0.5365,捕捞死亡系数为0.5649
本文以我国沿海常用的周长40m×10m的HDPE重力式网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渔具模型试验狄克生准则,选用大比例尺λ=1/10和小比例尺λ=1/2设计制作模型网箱.网箱锚泊系统采用的网格形式,与实际使用的一致.模型试验于2008年8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海洋环境工程实验室风浪流水槽(50m(L)×10m(W)×5m(D))进行.实验对前端缆绳水平方向与波流夹角为00,波浪周期1s-2.2s,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对台湾海峡北部虾蟹类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凹管鞭虾的数量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评估了其资源量.结果表明:凹管鞭虾总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为1277.3g/h,5月最高达到2403.0 g/h,主要栖息在水深60~120m的外海水域,以水深80~100 m海域数量为多;体长分布范围为36~113mm,优势体长组45~75mm,雌虾个体大于雄虾
最近几十年,许多海洋渔业开发种群的表形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生长特征方面的变化,例如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也存在性晚熟)等现象。但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种群年龄结构的低龄化主要是由于捕捞因素以外,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合理解释。目前,引起鱼类小型化、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捕捞胁迫说,二是环境胁迫说,但目前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尚未找到关键证据。由于高强度的捕捞胁迫有可能使鱼类的生长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大眼金枪鱼数据,本文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2cm,优势组为121~130cm,约占总数的22.4%,平均叉长为118.6±21.8cm; (2)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大眼金枪鱼叉长(FL,cm)与纯重(DW, kg)的关系可表达为:DW=2×10-5FL2.9773,DWM=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