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 物理量产品,结合分析FY-2C 水汽图像,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事件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⑴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前期北半球环流呈现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雨)伴随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⑵江淮气旋是主要影响系统;高层正涡度平流及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是江淮气旋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⑶
【机 构】
:
辽宁省丹东气象台,118000 葫芦岛气象台,125000
【出 处】
: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 物理量产品,结合分析FY-2C 水汽图像,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事件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⑴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前期北半球环流呈现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雨)伴随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⑵江淮气旋是主要影响系统;高层正涡度平流及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是江淮气旋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雪(雨)形成的动力机制.(4)江淮气旋生成在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极锋急流之间,在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北侧移向极锋急流入口区南侧,低空西南风急流左侧移向左前方过程中强烈发展.(5)干侵入是气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特征.(6)低空西南风和东南风急流向暴雪(雨)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暴雪(雨)发生在850hPaθse暖湿舌里,降水性质与850hPa 温度有直接关系.(7)剧烈降温发生在长波槽发展东移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地面形成强冷高压形势下;强烈发展的气旋以及与强冷高压之间的强气压梯度造成强风天气.
其他文献
采用江西省气象观测站2012年5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的降水量资料,以及江西省1比5 万DEM 数据,对江西省这次暴雨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GIS 软件,分析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以及降水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因子(坡度,坡向,高程,水系)最主要是大型水体对降水的反馈效应影响;估算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下的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借助江西多普勒雷达产品、地面自动站同步观测资料和GPS 水汽探测资料,对2011年8月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特征、地面观测资料、GPS 水汽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是江西东北部处在副高边缘,低层受偏南暖湿气流控制,高温高湿,不稳定能量较强,且低层有低空急流发展,并处于850hPa 急流出口左前方,水汽辐合较强;(2)强降水发生前,垂直上升气流表现为整层抬升,
本文在分析了东北地区大豆霜冻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及初霜日不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气候风险评估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利用东北地区182 个气象站点的日最低气温资料、30 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记录的大豆发育期资料,对东北地区大豆霜冻灾害气候风险进行了计算,并将东北地区划分成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和微风险5 个大豆霜冻灾害气候风险区域。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霜冻灾害气候高
近30年青岛经济发展迅速,城区面积扩张显著,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本文利用青岛环胶州湾地区1978~2007 年气象资料,从城市增温、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速变化、台风及风暴潮、极端异常降水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青岛环湾地区近30 年局地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总的来说,青岛环胶州湾城市气候环境变化和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应当考虑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环境可能
在设计自然灾害的救助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灾害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指出了现有灾害救助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之所以要评估间接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评估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可行途径;设计了构建新型灾害救助体系的思路,提出了构建新型灾害救助体系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笔者通过对萧县降水资料、2010年9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及城市建设、地形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探寻该县暴雨发生的月年变化规律,以及本次沥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城市沥涝减灾措施。
2011年江苏梅汛期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中产生的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和ENCP/NCAK 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平均方法,从天气形势、热力和动力特征方面对其异同进行了分析,得到:典型梅雨暴雨产生在500hPa 中纬度低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中,暴雨落区在5840gpm 线附近,对流层低层有切变线,近地面梅雨锋特征显著,经向风扰动为深厚的北风,暖湿气流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中北部。非典型
本文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天气条件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雷雨大风是高空槽、切变线、低空急流与河套南下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西太平洋副高西侧为偏南气流为四川盆地对流云团东移提供了引导气流,卫星和雷达监测反映出中尺度对流体生消发展中有多个较小尺度对流体新生和发展,是雷雨大风的作用者,雷暴大风出现在中
章结合我国《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该预案关于温带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指挥决策运行系统中的应急组织体系、监测及预警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并根据温带风暴潮灾害应急指挥决策和运行管理需要,研究设计出了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一般指挥决策人员无法胜任“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全能”的现状,应用专家系统原理,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多知识库多主体群共存的智能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