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转移淋巴结的CT检测及新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不管是早期还是进展期,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否是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若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生存时间将缩短且增加了术后复发率。目前CT对原发肿瘤和胃周淋巴结的临床分期判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因此提高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与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四周后开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数字表抽样法每周取实验组大鼠4只,对照组大鼠1只行DWI检查,至16周结束,共48只实验组大鼠及12只对照组大鼠进行了DWI检查,计算b值=800s/mm2时ADC值。
目的 探讨3.0TM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诊断中度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3.0TMR行DWI检查,计算b值=800s/mm2时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病理证实轻度肝纤维化(S1期)大鼠18只和中度肝纤维化(S2、S3期)大鼠22只两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后再发内膜破裂CT资料.结果06.12.27日患者突发胸闷不适就诊.CT血管成像:自主动脉窦部至右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管腔内可见内膜片影.呈“双腔征”.主动脉管腔扩张,升主动脉管径48.7mm,降主动脉管径36.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