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

来源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报业集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构建文化领导权是中 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 要目标;构建文化领导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文化方针政策、重视知识分子 队伍建设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积极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 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得出的最主要启示和最基本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以胜利油田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研、座谈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胜利油田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胜利油田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本特征,梳理出了队伍结构、创新能力、作用发挥、考核评价、成长激励、培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创新型科技人才“选、育、用、聚”关键环节,提出了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国企打造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
在提出对人投资的“三段论”基础上,揭示了从第一阶段(成才投资)到第二阶段(创新投资)、第三阶段(创业投资)的效益/投资比呈递增趋势的规律。对“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明和现实上的引证;对“人才投资也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进行了原理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印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投资是激发激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命题,并分别从投资主体的角度阐释了三个时段投资的不同特征;从投资客体(
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对于福建台湾产业结构优化意义重大。目前福建台湾在人才合作与交流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仍面临人才资源存量不足,人才资源结构滞后,创新型人才紧缺等问题。通过人才需求分析指出闽台产业优化升级中所需共同培育的创新型人才类型,并提出闽台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共促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有:构建闽台区域经济合作中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闽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完善
作者提出“人才循环经济”的理念,并作为甘肃省人才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支持和鼓励“富余人才”到省外就业创业;欢迎本土籍人才回乡创业,形成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短线人才能按需求不断流入,长线人才能按需求不断流出的良性人才经济循环链。人才循环经济理念就是促进人才资本快速无限循环利用,高效增值的理论。作者将人才循环经济总结为“线循环”、“域循环”和“体循环”,预言“体循环”是完全能够建成的,“
如何塑造推动科技人才创新的软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创新氛围与科技人才创新推动机制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文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中国背景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创新氛围与科教人才创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国组织背景下,注重绩效、合理授权、广泛培训、推动职业发展、决策参与和提供支持性薪酬福利的战略人力资源管
本文根据数据的可获性和可比性,尝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区域人才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体),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才创新力进行了系统的测算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创新力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提升我国科技人才创新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以深圳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人才特区建设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和劣势以及人才特区建设的城市环境、人才服务状况和政策基础。参考国外专家、美国硅谷和国家级中关村人才特区有关人才评价要素,提出了深圳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就构建符合人才特区发展要求的人才保障体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着力点,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党和政府主导 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 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和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 时期既是社会发展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本文就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行了粗浅论述。一是要科学认识创新社会管理 的重要性。创新社会管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 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
在对正义的各种论证路径中,目的论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关于目的的分歧是形而 上的,人们难以就目的是什么达成一致;功利主义是肤浅的,因为其隐含的关于幸福、快乐、痛 苦或者功利的可比可加的假设从一开始就是悬而未决的伪命题;契约论是不彻底的,因为缔约方 的全体一致同意几乎没有达成的现实可能;而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是反经验的,缺乏与现实的勾连。 人们认识正义的路径只能是从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平衡出发,通过寻找正义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