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西坡深层水道砂体地震综合解释与预测

来源 :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歧口凹陷西坡中深层各油组地震地质条件的不同,综合选取了构造曲率、地震反演、CUSI网络、烃类检测等多种地球物理新技术,围绕深层重力流水道砂体如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预测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地震储层综合预测,并结合构造背景资料,指明了潜在的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区,获得明显的地质与钻探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联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逃逸局部极值,应用全局寻优的非线性优化算法,改进传统基于梯度法的局部搜索算法的缺陷.同时,为了改进全局搜索法计算时间长的缺点而加快收敛速度,在全局搜索法找到全局极值所在的山谷时,改用共轭梯度法快速到达谷底.运用研究的方法对煤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反演处理,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平面波分解是在共接收点域沿炮点进行倾斜叠加,亦称炮域平面波,它是平面波偏移的前提.高质量的平面波数据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平面波成像.双曲速度滤波用于CMP道集tau-p变换能改善偏移距平面波,但却不适于炮域平面波.本文基于Tieman提出的炮域平面波与偏移距平面波在频率波数域中的关系,利用Mitchell和Kelamis快速的双曲速度切除滤波技术,以改进平面波的分解与偏移质量.应用该方法对-低信噪比
泥岩裂隙是特殊的裂隙性油气藏,其勘探难度很大.本文提出了波阻抗随方位变化(IPVA)的新方法,结合罗家地区的泥岩裂隙地震地质特征,研究了利用多方位P波资料检测定向垂直裂缝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识别方法,对不同共中心点CMP位置的全方位P波资料在速度随方位变化(VVA)及振幅随方位角变化(RVA)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波阻抗随方位变化(IPVA)的研究,用于识别裂缝的分布、走向及密度.经罗家地区实际资料的应
本文提出了一种均匀设计剩余静校正算法.该算法把模拟退火方法和均匀优化设计方法结合在一起来求解剩余静校正问题,利用均匀设计方法确定候选解,利用模拟退火规则来选择候选解,从而少量的计算就能使候选解在模型空间分布更加均匀,加快搜寻全局最优解的速度.同时提出了模型的不同分量的温度参数和退火过程的选取方法,使退火过程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该方法克服了常规模拟退火方法所具有的寻优空间不均匀以及不同模型分量的退火过
航空放射性伽马能谱测量用于地质填图,可解决地质填图中的许多问题,如划分岩性,确定接触带,探测构造带和破碎带等.在目前单元填图和超单元填图中,我们利用航空放射性伽马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进行填图中,对填图单元进行划分.
QHD32-6油田是已投入生产的地质储量逾亿吨的大型油田,主要储集体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砂岩,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河流相储层所具有的横向变化快、空间厚度变化大等特点,使得利用稀疏井网条件下的一维钻井资料难以精确分析沉积相分布.为准确地描述沉积相展布,对油田今后所采取的各项稳产、增产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利用地震相分析软件,根据不同地震相波形变化特征,对QHD32-6油田北区
兰坪-思茅盆地是发育于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形成演化与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中三叠世,伴随中特提斯洋开启,地壳拉张裂陷,兰坪-思茅盆地开始形成.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由于受中特提斯关闭而引起的造山运行的影响,下侏罗统普遍缺失.从中侏罗世开始,由于新特提斯洋开启,盆地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本区地壳大面积隆升,兰坪-思茅盆地遭受强烈变形,形成具有特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它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一系列各方向的径向线上,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测线,于是可采用二维叠前
三维VSP正在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评估特定地质环境下三维VSP解决所需解决的具体地质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了选择最佳的三维VSP采集参数和处理解释流程,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VSP模拟仿真的研究方法,并以垦71井区为例,说明三维VSP模拟仿真研究的目标,模拟仿真研究的内容和模拟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三维VSP模拟仿真研究确是一种科学的、节省高效的、要求条件少的、重复性好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手段.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1:25万连云港幅大面积为第四系和海水覆盖,通过区域物探编图与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图幅内有关断裂、岩浆岩分布大体形态,构造分区及其基岩、基底性质等作出了解释推断,并对有关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