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来源 :“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号学与现象学有相当大的结合部,两个学派都以意义为核心问题,其异同构成一门符号现象学必须面对的诸难题。它们的基本分歧在于现象学要求对事物做"本质直观",而符号学的获意意向求得"形式直观"。正由于此,它们在一系列要点上异中有同,例如意向投射,悬搁事实性,观相与对象,意向的给与性,意义对主体形成的作用等等。前理解与统觉,使它们在元语言层次上携手互补。
其他文献
米勒将文学修辞性阅读看作道德伦理行为,指出理解隐含于作品之内的本源,旨在纠正任由个人意识或读者群体意识主导下的偏离文本的文化阐释;通过揭示并释放文学语言的异质性,米勒继承和发展了文学言语行为理论,并将之延伸和拓展至文学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文化政治等意识形态有助于发挥言语行为的有效性;通过对电子媒介等文化政治工具的批判,米勒揭示了现代传媒技术对自身、公共和私人空间定义的述行性颠覆,以及媒介改变社会、政
会议
柏拉图和刘勰分别是中西方经典文论基础的奠定者,但至今少有对于他俩的文学形上学的比较,尤其是阐明相同之处而非强调差异的比较。本文尝试做这一工作,为的是寻找一种普遍的诗学。而两者比较的共同基点在于他们都他们都是在柏拉图式的二元对立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的界限内写作,他们的写作和文学观也是模糊多义的。
美国批评家兰色姆认为,批评家对诗的内在肌质无法进行释义,能加以释义的是"逻辑结构",后者的作用是负载诗歌的肌质材料。与科学文体相反,诗歌文体的审美特质在于其内在肌质,而不在于其可供释义的逻辑结构。在兰色姆看来,科学无肌质,科学的语言虽然抽象得整洁干净,但无益于诗意和诗艺的批评表达。兰色姆对所谓"诗之本体"的强调与翁方纲以学为诗、以肌理评诗的做法既有相像之处,也有侧重点上的差异。本文拟作一比较分析。
会议
作为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反思,哲学解释学对文艺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代解释学中,伽达默尔与列奥·施特劳斯的解释学争论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不仅涉及到解释实践,而且涉及到对现代性问题根本理解的差异。施特劳斯从对普遍解释学兴起的思想语境的反思出发,将普遍解释学问题还原为哲学社会学问题。本文拟考察施特劳斯这一独特思想道路,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困难。
布拉格学派之核心人物穆卡若夫斯基的诗学,成形于20世纪30至40年代。在这一阶段,穆氏考察文学发展的根本原理,思考审美功能、规范和价值的问题,确立起结构主义之捷克支脉所特有的研究旨趣;并且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拓展到文本的创造与接受问题上。其文学理论建立在结构主义的架构之上,以现代语言学为模式,以审美为本位。拟就穆氏思想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以期勾勒出其诗学体系的大略概貌。
会议
依据中国学界来看,新世纪至今,有关当代美国文论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呈现出激增态势。依据中国学界来说,客观认知与批判吸收美国文论的优秀成果无疑有利于其当下文论的发展与深化。基于此,本文针对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对当代美国文论的接受状况予以考察,揭示两国的相应研究实绩之间存在的共生与互融的复杂关系,旨在促进中国学界重审自我与他者、开展双向认知与价值确立,进而拓宽与提升其相关研究的视野与水平。
会议
关于中西诗学的对话早已是热门话题。然而,讨论的范围多集中在与西方的比较。与中国同为泱泱诗歌大国的俄国诗学研究成果以及同中国诗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与对话实况,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众所周知,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中俄诗学也曾多有碰撞、交锋和互动,中俄诗人学者相互间的认知理解、切磋学习、影响和践行,留下了不少对话的实例。
会议
该文主要解读伊格尔顿在2012年发表的新著《文学诸事论稿》(The Event of Literature,Yale University Press,2012),着重讨论伊格尔顿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时对于过去文学理论论争的回顾,以及他对于"文学哲学"给予的特别关注,从而认识近期英美文学批评界对于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进程的新贡献。
会议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绣像版《金瓶梅》是一部被低估而且被严重误解的优秀作品。本文试图借助巴赫金文艺理论中的"狂欢化"与"众声喧哗"的概念,阐释这部杰作的尚未被人充分理解的意义。
会议
同时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对象被译介到中国以降,雷蒙德·威廉斯已然通过"情感结构"、"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等"通用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理论和方法论遗产,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文化研究形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一笔遗产同时也是一笔债务;受传播路径和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威廉斯研究的既有成绩也导致了威廉斯研究的显在缺陷:学人们虽然深入考察和研究了作为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威廉斯,但并未予以作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