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型平衡型核苷转运体(ENT1)可以通过抑制腺苷作用而促进谷氨酸释放,然而,ENT1在癫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的研究发现,ENT1在癫痫患者及癫痫大鼠的脑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通过大鼠海马内注射ENT1的特异性抑制剂(NBTI),可以延长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以及其发作强度.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00016
【出 处】
:
第九次全国脑电图与癫痫诊治进展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平衡型核苷转运体(ENT1)可以通过抑制腺苷作用而促进谷氨酸释放,然而,ENT1在癫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的研究发现,ENT1在癫痫患者及癫痫大鼠的脑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通过大鼠海马内注射ENT1的特异性抑制剂(NBTI),可以延长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以及其发作强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特点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ALS患者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我国ALS的诊断标准.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20~ 77岁,平均46.9±15.7岁.用丹麦Keypoint型肌电图仪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胸锁乳
目的:通过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随访观察,分析EEG与患儿癫痫发作预后间联系.方法:连续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BECT患儿(男8例,女1 3例),起病年龄4-6岁,均以德巴金治疗发作停止后随访5-8年,观察临床表现及EEG.
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但流行病资料发现近30%癫痫患者可不经治疗达到自发缓解[1],同时AEDs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故对初次非诱发性痫样发作、早期发作稀少或可能自发缓解的某些癫痫患者,如何处理尚无定论,国内更缺乏相应的研究.把握用药时机主要从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两方面考虑.
在癫痫临床工作中,目前仍存在许多未知的东西,如癫痫患者初次用药的时机?影响癫痫患者初次用药效果的因素?耐药性癫痫的合理界定?癫痫患者撤药时机?等均尚不确定.在中国癫痫指南中,中国学者自身的研究很少,这提醒我们应加强癫痫患者的临床研究.造成我国癫痫临床研究少的主要原因有:1缺少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对临床观察指标和统计方法合理使用缺乏正确认识.
目的:部分抗癫痫药(AEDs)具有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作用而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托吡酯(Topiramate,TPM)及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为临床常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其HDAC抑制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本研究拟观察TPM/LEV对APPswe/PS1 dE9
目的:抑郁症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共病之一,并且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导致两者共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研究癫痫患者海马中谷氨酸能代谢产物的异常是否可能参与癫痫患者易于罹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脑组织中的表达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以27例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为实验组,6例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其手术切除的致痫灶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方法,观察NGF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明确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脑组织中EPO-R、JAK和STAT-5的表达情况,探讨EPO-R/JAK2/STAT-5通路与难治性癫痫致痫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癫痫动物实验模型和临床影像学已经证实癫痫反复发作可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凋亡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癫痫发作程度进一步加重等严重后果,因此研究一种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对治疗癫痫具有重大意义,之前一些研究发现EPO可以降低癫痫再
目的:在小鼠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观察semaphorin 3f在癫痫形成的各阶段、海马各亚区间的表达改变,以及它们的改变与苔藓纤维出芽的时相关系,从而推断semaphorin 3f与苔藓纤维出芽的关系。方法:在成功建立小鼠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后,运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区苔藓纤维出芽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区semaphorin3f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 研究缺氧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STE20 (sterile 20)/SPSl-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SPAK)、Na+-K+-2Cl-共转运体1(NKCC1)和K+-2Cl-共转运体(KCC2)的共变关系,以及SPAK过表达和/或缺氧刺激对SPAK与NKCC1、KCC2相互作用的影响和细胞内氯离子浓度([Cl-]i)的变化特点。以此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