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ACast的气象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来源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州市气象台研制开发的基于CMACast的气象基础数据库系统依托SQLsever数据库语言系统,配合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和气象软件将各类气象或气象有关的信息分类入库,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数据库应用模块,建立了一个具有本地特点的综合性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常州气象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支撑条件,为市、县气象部门的基本气象业务和今后的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库支持.
其他文献
利用吴江区气象站1959-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2-2013年PM2.5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吴江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大气污染物与霾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50多年中,年日照时数及能见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2)吴江地区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近10年来更加明显;(3)吴江夏秋季节霾日少于冬春季节;(4)2000年以来,随着霾日的增加,霾
利用南京地区195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方法,分析南京市近60年来四季开始时间和持续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南京春、夏季起始日提早,秋季起始日推迟,冬季起始日相对稳定;夏季持续时间延长,秋季时间缩短,春、冬季持续时间稳定;夏季高温日数变化不明显,冬季低温日天数明显减少.研究还发现,南京地区近60年夏季开始日期偏早与同期副高脊线位置北抬有关.
本文用江苏传统梅雨标准和2013年中国气象局颁布的新梅雨监测试行标准对2013年的梅雨从大气环流调整和天气实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得出2013年梅雨界定:按江苏标准今年梅雨是6月23日入梅、7月8日出梅;国家标准是6月19日入梅(苏州7日)、6月28日出梅(苏州7月1日).
本文使用南通市通州区2001-2011年5-9月的气象资料结合通州区30年水稻的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同异分析法,分析和评价了南通市通州区2001-2011年度水稻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02、2003和2004年为丰产年份,2006和2010年为平产年份,2007、2008、2009和2011年为歉产年份,与对应年度的水稻平均产量对比结果非常接近.同异分析法的评价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总结了2013年7月7日高邮市(119°E32°N)一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现:(1)此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高稳定少动,高空槽东移北收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维持,中低层干冷空气平流和低层暖湿空气平流,使层结变得不稳定,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2)地面自动加密站资料很好的反映出龙卷涡旋特征,为中小尺
现在的计算机是日新月异,对计算机的应用普及面也很广,而计算机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相当深远地影响,那么作为一个的“幕后”支持者——计算机机房,它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接地系统的选择及电阻值的选择,其次介绍了电源系统、网络及通信系统等的防雷电波侵入及防过电压保护措施,然后介绍了防雷、防静电检测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接地形式及参数检测等。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7个人工观测站2001-2011年11年内暴雨个例进行筛选,以3站或3站以上日雨量≥50mm的个例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大气层结、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相关的物理量.结果表明:影响连云港的暴雨主要发生在7-8月,即江淮梅雨期后的北方盛夏期.高空200hPa急流区右侧及急流分流区与暴雨有密切关系.中空500hPa正负涡度平流区均可发生暴雨,出现西南急流时容易产生暴雨,高度场的变化与季节有较
利用1959~2011年镇江雷暴日和2009~2011年闪电定位仪资料,统计分析了镇江地区雷暴日分布情况及闪电活动特征.主要结论有:(1)扬中市雷暴日最多为32.3天,市辖区最少29.6天.雷暴日每10年约减少1天,扬中市减少2天.(2)7月雷暴日最多,夏季雷暴日约占全年68%,只有不到2%发生在冬季.(3)各地区正闪次数均少于负闪次数.总闪、正闪及负闪次数均是句容市最多,扬中市最少.闪电高发期集
利用淮安区站新旧站址2010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对比观测资料,运用差值及其标准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原因,并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淮安区站新址与旧址之间观测数据总体较好,但因周边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气温、风和相对湿度存在一定偏差,使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两站址的资料有一定的相关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地温等要素经过差值订正后可以相互代替.
对南京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雷暴日逐月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南京地区雷暴日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对南京地区进行了雷电防护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南京地区为雷暴多发区,南京市区、溧水、江宁、六合年雷暴日呈增长趋势,高淳、浦口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其中六合年雷暴日增长趋势最为明显,高淳年雷暴日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雷暴月变化呈单峰型,67.73%的雷暴出现在夏季,冬季很少,只有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