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聚组训练(clustertraining,CT)是美国体能协会主席GregoryHaff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抗阻训练方法。它在传统抗阻训练(TR)的连续组内重复和组间间歇基础上,增加10-30秒的组内(短)间歇,从而打断TR组内的连续重复,提高单次重复动作质量,使之接近最大力量输出的抗阻训练方法。目前研究已证实,CT对于提升爆发力有积极作用,但是,与TR相比,其对肌肉肥大效应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8周CT与TR对青年健身爱好者肌肉肥大效应的差异,试探索这种新型抗阻训练方法对单纯以增肌为目标的健身者的优劣,以及与肌肉蛋白合成有关激素在不同抗阻训练后的应答反应,为今后制订特异性的抗阻训练运动处方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共招募到平均年龄为22.38±0.59岁的男青年健身爱好者40名,均来自某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符合纳入标准且全程参加者共35名。按其1RM值进行匹配,分为三组:(1)聚组训练组(CT)12人(1RM均值:142.07±23.09kg);(2)传统抗阻训练组(TT)12人(1RM均值:142.63±58.09kg);(3)对照组(C)11人(1RM均值:141.85±37.21kg)。训练方案:(1)TT组:进行3组/天、70%1RM的深蹲训练,每组连续重复12次,每组组间间歇90s。训练频率:2天/周。训练持续8周。每2周需重新测定1RM,以调整70%1RM的负荷;(2)CT组:进行3组/天、70%1RM深蹲训练,在每组12次重复中间,插入一个30s的短间歇:即每组先进行6次连续重复,休息30s后再进行6次,然后休息60s(每组因为中间30s的间歇,相当于又分成2个小组)。负荷调整同TT组。训练频率:2天/周。训练持续8周。注意,TT和CT组所采用的负荷相同,总间歇时间也一致;(3)C组:8周训练期间,不进行深蹲训练。TT和CT组通过主观疲劳程度分级表的报数和血乳酸值,来监控负荷强度。通过对8周训练前、后,所有受试者每日膳食日记的调查,来监控饮食习惯不发生改变。测试指标:(1)动力学指标:平均功率、峰值功率;平均速度与峰值速度;峰值力等力学指标,通过遥测力学装置Tendo测试并导出数据;(2)肌肉形态结构指标:大腿中部肌肉生理横截面积(CSA)、肌间脂肪量(IMF),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并用ImageJ专业软件计算;(3)血清促肌肉蛋白合成激素指标,包括血清睾酮、生长激素:采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训练前、后10分钟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贝克曼化学发光法测定。统计分析:各测试指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动力学指标:经8周训练后,CT和TT组的平均功率与峰值功率、平均速度与峰值速度、峰值力,都比8周训练前显著提高(P<0.05);但CT组的上述5个指标,都比TT组的相应各指标增高明显(P<0.05);而且,无论在8周前,还是8周后,CT、TT组受试者在进行3组70%1RM深蹲训练中,都有随着组数推移,峰值功率、峰值速度与峰值力呈衰减趋势,特别是第3组(最后一组),但是,TT组的衰减更明显(P<0.05)。(2)肌肉形态结构指标:经8周训练后,CT和TT组的CSA都比C组显著增大(P<0.05);而IMF都比C组显著缩小(P<0.05)。但是,CT、TT组的CSA分别增加了6%、4%;CT、TT组的IMF分别缩小了5%、3%。(3)经8周训练后,CT和TT组的血清睾酮与C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两组的血清生长激素都比C组明显升高,而且CT组呈非常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论:8周时长的两种深蹲训练:(1)都能提高男青年健身爱好者所训练部位的肌力,但聚组训练因增加了组内短间歇,使重复输出的功率、速度和力量的衰减降低,从而提高了重复训练质量,比传统抗阻训练更有利于所训练部位肌力的提高;(2)都有减小肌间脂肪浸润、刺激肌肉肥大的效果。而且,CT的效果优于TT。(3)都能提高生长激素的应答反应,且CT对生长激素的应答刺激更明显,提示生长激素与促进肌肉合成代谢、肌肉肥大关系更密切,而血清睾酮似乎与肌肉肥大的相关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