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基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metalaxyl)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同时,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问题显得最为严重。我国葡萄种植区域广泛,不同地区多种药剂长时间轮换、混合使用防治葡萄霜霉病,甲霜灵抗药性分布情况、抗药性水平及其田间抗药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是否降低,有待于研究。2012年分别从河北、河南、山西3个省份各地防治葡萄霜霉病所用杀菌剂及其复配剂不同施药流程葡萄园采集典型葡萄霜霉病叶,经组织分离、纯化及鉴定,保存菌株11个。采用叶盘漂浮法进行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采用继代培养方法和分别测定其1代、3代、5代、7代、10代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对田间抗药菌株遗传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不同地区进行轮换用药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水平仍在5.590 0~41.140 8。河北保定清苑的葡萄霜霉病菌表现最高抗药水平,其次为河南郑州古荧,再次为河南新乡唐庄。山西地区菌株抗药水平均偏低。其甲霜灵抗药水平与用药流程密切相关。在高抗药水平地区轮换使用含有甲霜灵、精甲霜灵、霜霉威药剂较多的地区抗药水平偏高。应采用不同作用机制或无交互抗药性药剂进行轮换或混合用药进行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河北、河南田间抗药菌株在无药葡萄叶片上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倍数明显与培养第1代的抗性倍数基本一致,其EC50值基本不变,抗性基本不变,山西低倍抗药菌株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倍数也只是略有降低,表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能稳定遗传。合理进行杀菌剂的轮换和混合用药进行病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抗药性治理的成效与实行时间、规模和农业体系密切相关。如具有正交互抗药性关系的苯基酞胺类药剂在市场上供应充足,生产中大量应用,使得药剂对病原菌的选择压持续存在,是一些区域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有人发现霜霉威与甲霜灵有交互抗药性,霜霉威与甲霜灵轮换或混合使用也是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的另一原因。建议生产上避免长期单一使用甲霜灵,同时延长甲霜灵系列药剂的施药间隔期,避免苯基酰胺类和同类药剂或霜霉威轮换和混合使用,应与其他类型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使用,从而避免、延缓或控制抗药性菌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加强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监测,及时调整制定葡萄霜霉病菌的治理策略,有效阻止抗药性菌株的产生与蔓延。不同地区进行轮换用约后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约水平差异显著。田间采集的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菌株其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应采用无交互抗药性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进行轮换或混合用药,鉴于各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用药的多样性将导致抗药性发展状况不同,应在明确抗药性水平、发展动态及抗药性种群分布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施药流程并根据其效果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