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丰裕度与中国的经济增长:2000-2014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能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①中国的能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整体上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三大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②东西部地区的能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也呈正相关,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东中西三大板块中的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东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和阻碍作用.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③通过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分析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与能源丰裕度呈现正相关,科技创新投入与能源开发强度呈现负相关,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均与能源开发强度均呈正相关,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与能源工业开发呈现正相关,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科技投入水平呈现负相关.
其他文献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进入到互联网的全新时代,网络近年来的影响涉及到了各个行业,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的互联网以及休闲农业发展程度与历史在全国范围均处于领先地位,休闲农业可以为互联网提供发展的空间,互联网也可以为休闲农业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以多层次要素为基础。其中,引擎企业和创新集群、世界一流大学和奋发有为的政府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驱动要素。本文结合这三大核心要素,研究了纽约由金融中心向创新中心的转型过程中,城市科技创新能力驱动要素的积聚路径。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一流研究型大学、行业企业形成的本地产业集群、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在纽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最后探讨对中国建设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也称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其发轫于19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主要探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空间与地方的关系。国际地理联合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专业委员会并创刊NETCOM(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近年来,随着传播学(Communication)成熟、ICT大发展、媒介融合,以及空间转向被普遍接受,
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旅游界的共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京冀旅游协同对两地旅游业发展都有利,而毗邻首都地区是两地经济协同进化表现最显著的区域。源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用于研究要素间的关联协同关系,该理论对区域旅游协同进化问题研究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为旅游协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基于该理论,本文对河北省毗邻首都县域旅游发展协同进化的基础
对人文地理学者而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至关重要。基于新世纪以来的个人学术阅读,笔者认为国内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在不断进步,但与欧美顶级人文地理期刊上的论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思路、理论框架、文献综述、引证、讨论等方面,笔者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基于自己的方法论,认真交待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阐明理论框架,完善文献综述,认真对待引证,并改进讨论部分的写作。
文章从演化弹性理论视角构架资源型城市经济弹性分析框架,从维持性、适应性和转型性三个方面评价城市经济弹性能力,建立资源型城市经济弹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l9个资源型城市经济弹性能力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弹性要明显高于黑龙江省,辽宁省的盘锦、本溪和鞍山排名前3位,而黑龙江省的四大煤城弹性最低,再生型城市经济弹性最高
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地理现象,中国甚至把城市群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但以往关于城市群的中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现象、特征的描述以及概念界定上,关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和相应经济绩效研究不够充分,结论不一致,方法也存在缺陷。本文以中国城市群为例,从形态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影响因素及经济绩效,试图为城市群研究提供中国经验和证据,同时也为中国城市群发
为探讨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以2000-2013年为研究时序,从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将江苏县域作为整体,与全省、全国及其县域进行比较,发现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县域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水平迅速提高、结构显著优化、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明显强于全国县域,并在全国和全省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揭示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江苏45个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区、交通和人口等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根据旅游村镇资源条件、区位特征和经济背景等因素,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市场拉动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推动型和人口驱动型等4种旅游发展模式,为中国其他
文章描述了周礼小镇的景况,探讨了周礼小镇的发展变革与机遇,研究了其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在对接国家、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各种相关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了周礼小镇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规划和概念设计。在周礼小镇(核心区)概念性规划中,以现代城镇规划科学原理为基础,以现代风水地理学(剔除迷信思想)的原理和思想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天人合一”、人与多重环境的和谐重构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