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泉地区低饱和度剩余气地震预测技术研究——以伏龙泉气田登娄库组为例

来源 :年中国石油物探学术年会论文集(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龙泉气田储层普遍高含水,剩余气分布规律不明确,气藏开发难度大,通过研究认为制约开发的关键因素是低含气饱和度下剩余气富集分布规律预测问题。剩余气藏分布受两个关键因素控制:一是微幅度构造,它控制了剩余气的富集,是剩余气的富集中心和渗流体系指向区;二是有效储层,它是气藏高产的关键要素。利用钻井资料、地震资料,采用相对等时的层间构造解释技术,井震联合的高精度速度场建模技术,高精度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了微幅度构造精准落实问题;利用地震属性与反演技术从区带到区块,从宏观到微观落实储层,解决了有效储层分布问题;利用有效圈闭综合分析技术,解决了剩余气分布问题。最终形成了一套低饱和度气藏开发的物探配套技术,该套技术精准指导了伏龙泉气田FL14区块效益挖潜,部署的两口措施井日增产均在1.5万方以上。实践结果表明该套技术在低饱和度剩余气预测方面是有效的,尤其在储层高含水地区效益挖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的技术方法在识别构造岩性气藏和措施挖潜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厘清草原旅游地属性、感知价值、游客欣喜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旅游地属性-重游意愿”理论关系模型。选取陕西关山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59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1)草原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形成以游客欣喜为关键直接前因,而且游客欣喜是感知价值影响重游意愿的重要传导机制。2)草原旅游地表达性属性在对重游意愿的作用路径
为探究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关系,采用修订后的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 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Buss-Perry攻击行为量表对754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人际敏感和攻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弹性和人际敏感分别在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和人际敏感在心
<正>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开展好“四史”教育的根本遵循。
期刊
目前,各种高集成和高功率无线通信系统和电子器件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需要开发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材料来解决电磁污染问题。电磁波在吸波剂中的损耗主要有介电损耗与磁性损耗两种形式。对于单一的介电损耗或者磁性损耗材料而言,难以实现较好的电磁匹配,导致吸波性能较差。因此,本论文从组成与形貌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兼具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功能的复合
对由我国牵头提出制定的国际标准ISO/IEC 24039:2022《信息技术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参考架构数据与服务》进行详细解读。提出了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内涵、设计原则、参考架构,重点围绕技术能力支撑、资源管理、能力开放和接口4个能力域阐述数据与服务要求,并介绍标准应用推广情况,为推动城市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与低密度、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大介电损耗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吸波材料。从吸波剂选取、复合制备工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以及吸波性能等方面综述了碳纳米管基和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并对碳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营地教育和国防教育的融合是校外教学的新模式。文章研究青少年户外营地和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在户外营地教育中开展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政府主管与市场主导的利益驱动机制、“家、校、社、企”四环联动机制、行业参与和第三方指导机制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保障与反馈机制,提出了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旨在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对于股票市场存在超额回报现象的解释以及预测能力,通过建立两者的计量回归模型,以中国A股市场石油行业股票回报率的时序数据(2011年1月—2021年12月)为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三因子模型在解释力与预测力方面均优于CAPM模型。对于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以及能源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均有实际指导意义。
新时代,我们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让脱贫攻坚精神丰富课程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脱贫攻坚故事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既需要脱贫攻坚故事与课程内容的精准对接,提升课程讲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获得感,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