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亚东堆纳始新世轮藻化石组合及其古地理意义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出 处】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发表日期】
:
2015年3期
其他文献
颅容量是判断人类演化地位最重要的鉴定性状之一。完整头骨的颅容量可以利用传统的种子填充法、排水法等直接测量方法获取。古人类头骨化石常常破碎而不能完整保存,或者颅腔内表面附着地层胶结物,直接测量方法往往不能发挥作用,多采用颅内模复原或者根据现代人的测量公式进行大致估算。
包括白令海在内的亚北极太平洋海域,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用重要的角色。白令海作为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通道,是研究全球气候演变的重要区域。硅质生物是白令海最主要的生物生产力,是研究该区域古海洋演变历史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南海东北部柱状样STD235 和273 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孢粉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样品共有88个有效花粉数据,其主要木本花粉为针叶林属种的的松属,亚热带阔叶属种的常绿栎;主要草本花粉为禾本科和蒿属,在本区域占据主要成份的草本花粉为禾本科。
本研究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江西坳高山沼泽钻取150 cm 岩芯(JXA 钻孔),基于6 个AMS14C 测年结果建立钻孔的深度-年代框架,运用烧失量、腐殖化度、有机碳同位素和岩芯灰度分析等古环境研究代用指标,探讨江西坳约11 cal.ka.BP 以来的季风降雨变化规律,重建亚热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
松软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分选性是搬运能力的度量尺度,是判别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志,也是沉积物一个比较成熟的古气候环境标志。
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迄今为止,对南海东部黄岩岛海域的地质环境状况仍了解甚少.本文通过HYD235 柱状样的微体古生物分析显示:浮游有孔虫粉红色Globigerinoides ruber 末现面(Last Occurrence,LO)出现在岩芯430 cm 处,对应生物地层时代120 ka B.P.;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 在410 cm 开始大量出现并延续至360 c
营光合作用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向阳(光)性(heliotropism,phototropism)特征,是大众的常识。但其在当代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生物学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科学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