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腺淋巴瘤亦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s 瘤,系1972 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正式命名.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 6%~10%.1 搜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组织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50岁以上者11例.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扫描仪,用头颈线圈采集.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另3例行MR平扫.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腺淋巴瘤亦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s 瘤,系1972 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正式命名.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 6%~10%.1 搜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组织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50岁以上者11例.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扫描仪,用头颈线圈采集.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另3例行MR平扫.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256层极速CT血管成像技术对头颈动脉系统硬化斑块进行筛查及影像学评估,探讨头颈动脉系统软、硬斑块特点.方法:应用飞利浦Briliance-iCT的血管成像技术,对2012年1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要求做头颈动脉血管成像的200 人进行了头颈部联合血管成像,其中女性83例,男性117例,年龄32岁-81岁,平均年龄54.6岁.
目的 多层螺旋CT灌注图像重建血管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作时间≤24小时的15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灌注成像及选取灌注中适当一期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形成CTA图像。
目的 运用双源CT检查临床胸背痛的患者,明确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及破裂等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今年5月行大血管CT的急诊病例116例,男性68 例,女性48例,年龄25~68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为突发胸背部疼痛,急诊入院经CTA检查明确诊断。
目的 探讨移动护理技术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0~12月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应用移动护理技术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患者对护士术前访视满意度以及术前访视单检查评分提高。结论 移动护理技术应用于术前访视,可提高护士术前访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目的 探讨慢病管理E时代下护士在PCI术后患者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方法 结合慢病管理的实践,分析E时代下的慢病管理模式与护士在PCI术后患者管理中的角色关系。结果 护士在PCI术后患者管理中集众多角色于一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 通过头颈部血管CTA及软件去骨法与传统DSA比较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50例,均进行CTA扫描同时采用软件去骨法后处理及DSA检查,将两种方法对患者头颈部血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 将6S管理用于护理管理实践中,探讨其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效果。方法 运用“人、机、料、法、环”法确定心血管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对环境、物、人进行整顿,按照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的指标改善效果。
目的 颅内动脉瘤术中寻找一种辅助手段提高脑血管动脉瘤的治愈效率。方法 三维重建得3D图像按实时比例显示在透视下的血管大小,医师能够通过观察血管的立体空间走形以及动脉瘤的位置、角度、大小。结果 7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中,医师均成功将导管导丝到位进行脑血管动脉瘤栓塞,35例使用全息三维技术明显比使用三维重建技术的手术时间短,而且使用的造影剂量也明显减少。
目的 解决18F-FDG合成过程中需人工实地观察反应管反应进程的不便,降低18F-FDG合成过程中核物理师及化学师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自购网络摄像头1个,USB数据延长线1根,在18F-FDG合成模块主控电脑上安装视频监控软件,将摄像头放置在反应管前方,USB数据延长线布置在电缆槽中,一端接摄像头另一端插到18F-FDG合成模块主控电脑USB接口上。
目的 探讨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财务为基础、以临床为主线的指导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持续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手术室在医院强大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围绕介入手术质量安全,设计开发应用,实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站,并开发应用了手术预约安排、物资管理、标本管理、手术室移动护士工作站、数字化手术室、消防安全管理等系统。全程实施手术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