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首次发现于我国海拔50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水体中,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作者分别于2004和2006年的7-8月在我国云南省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海拔2288米)及香格里拉(海拔3318米)地区典型的高原性沼泽性水域采到本种。将已行多代孤雌生殖后的亲溞进行反复温度刺激,使培养温度由15℃降至零下2℃(24小时内的水温在12
【机 构】
:
杭州市动物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学院,杭州 310036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80
【出 处】
:
华东地区2006年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首次发现于我国海拔50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水体中,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作者分别于2004和2006年的7-8月在我国云南省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海拔2288米)及香格里拉(海拔3318米)地区典型的高原性沼泽性水域采到本种。将已行多代孤雌生殖后的亲溞进行反复温度刺激,使培养温度由15℃降至零下2℃(24小时内的水温在12-1℃的范围内变动),当出现有性生殖的雌性个体时,分离若干行孤雌生殖时的亲溞,在其产出的仔体中分离雄性个体,观察各龄期幼体在生长过程中的体态变化和性成熟后的形态学特征。
其他文献
在新疆伊犁和河南长垣等红地球葡萄主产区,研究了环剥和红提大宝TM处理对红地球果穗重量、果粒大小、果粒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15~16mm时进行主干环剥可增大果粒10%左右:应用红提大宝TM1500~2000倍水溶液浸蕊或喷施果穗,可显著增大果粒,增加果粒纵径和横径,增加果穗重量,对果穗其它性状、成熟期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指
本文介绍了巨玫瑰葡萄的优质栽培生产办法,包括栽培生产中采取“坐地苗”嫁接建园、采取长放,短缩的整枝方法、控制产量,提高枝果比、叶果比以及采取大肥(但要少施氮肥)、大水的管理方法,论述了红富士葡萄的优质栽培生产办法,包括花前3-5d对结果枝、辅养枝进行摘心、花后20d左右,果粒黄豆粒大小时对坐果过多的果穗进行1次疏果粒等,讨论了白香蕉葡萄的优质栽培生产办法,包括春季白香蕉葡萄萌芽期施1次氮肥、在开花
福安市现有葡萄面积2666.67hm2(4.0万亩),产量5万t,产值1.8亿元。为了筛选适合本市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叶面肥,我们以美国普乐康公司生产的志信系列叶面肥与对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忠信系列叶面肥可减少大小粒果,增强葡萄抗逆性,增加葡萄单果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产量13.7%,且果品品质符合无公害安全指标要求。
葡萄等藤本果树,由于其枝条髓部中空,较少采用芽接的嫁接方法,生产上较为常见的以春季硬枝嫁接和夏季绿枝嫁接为主。由于葡萄类果树具有伤流的特性,春季嫁接成活率不高,而绿枝嫁接要求嫁接时期和对接芽进行遮荫保湿等条件要求严格,而且嫁接后管理繁杂,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好,以至于许多种植者认为采用伐园重建更为简便。为此,笔者在多年试验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种在秋季进行芽接改造更新的方法,避免了常规春季高接因伤
北镇葡萄产销联社建立了配套的软件技术服务体系后,又联合北宁市华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病虫害协作网等建立了配套的硬件技术服务体系,携手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开展“优质葡萄生产与销售”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本文现将主要做法进行介绍,包括:1、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推广先进技术,实行配方施肥;3、打造品牌,建立优质葡萄产售体系。
本文介绍了北镇葡萄产销联社在实施以优质葡萄销售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中所做的几方面工作,包括:1、建立管理机制,依法规范运作;2、实施“五统一”,如统一组织技术辅导、培训与技术标准、统一供肥和施肥方法等,提高葡萄市场竟争力;3、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4、依托科研院校技术支撑,建立科技推广体系;5、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6、抓销售,搞活葡萄流通。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人工养殖的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血淋巴及部分器官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其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力。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各种器官中GSH的含量均高于栉孔扇贝,其中在血细胞、肝脏和血清中差异极显著,在唇瓣、肾脏、外套膜和鳃中差异显著。海湾扇贝各种器官中的GR活力均高于栉孔扇贝,其中在血细胞、外套膜和血清中差异极显著,在
2004-2006年对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留居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全事件取样法和瞬间扫描取样法对亲鸟和雏鸟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始于2月中旬,终于8月中旬,巢间距1791.67±1499.87m(n=6),平均窝卵数4.17±0.41枚/窝(n=6),营巢期21.5±9.40d(n=4),孵化期29.0±5.OOd(n=3),育雏期71.00±16.0
本文分别以湛江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面包酵母(Bokers Yeast)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三种饵料,在比重1.020~1.022,水温25~32℃的过滤海水中,按0.5ind/ml的密度培养刺尾纺锤水蚤(Acaritiaspinicausda).采用GB7649-87测定刺尾纺锤水蚤及其饵料的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对比
应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RFLP技术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四个黑鲍(Haliotis rubra)自然群体和两个推定的棕鲍(Haliods conicorpora)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结果表明虽然在几个位点上有由于哑等位基因而引起的纯合子过量,但所有的群体都具有高水平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六个群体也具有中等水平的线粒体DNA的变异,平均为80%的基因变异。虽然有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我们并没有检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