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度僵直成角性脊柱后凸畸形常常伴有脊髓受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风险高、难度大,单纯的前路、后路手术或前后联合,难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本文对10例进展性加重的重度僵直性成角性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前后三步联合切口,一期完成,不仅脊髓受压得到解除,而且畸形也得到较满意的矫形,术后后凸角为平均42°,侧凸角为12°,身高较术前高出10cm,无何并发症。术后随访16月无矫正丢失现象。本文认为对于一些重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080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度僵直成角性脊柱后凸畸形常常伴有脊髓受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风险高、难度大,单纯的前路、后路手术或前后联合,难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本文对10例进展性加重的重度僵直性成角性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前后三步联合切口,一期完成,不仅脊髓受压得到解除,而且畸形也得到较满意的矫形,术后后凸角为平均42°,侧凸角为12°,身高较术前高出10cm,无何并发症。术后随访16月无矫正丢失现象。本文认为对于一些重度成角性后凸畸形,若患者手术条件允许,可考虑采用三步联合切口的手术方法给予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手术修复石膏固定4-6周,功能训练。结果:按Am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80%),良3例(20%),所有病例未发生跟腱再断裂。结论:保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再断裂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在非手术治疗组更常见负重时疼痛和绷紧感,目前手术修复仍然是金标准。
本文对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股骨远端骨折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约占所有股骨骨折病例的4~6%,多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以及高能量暴力致伤的中青年病例。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对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有多种内固定装置被专门用于股骨远端骨折,但对于它们的选择与使用尚无定论。
目的:Pilon骨折常常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约1/3~1/2的Pilon骨折伴有其他骨折或脏器损伤,10%~30%的Pilon骨折为开放性骨折。本文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意义。方法:从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1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6.2岁。初期治疗选用单臂外固定支架(Orthofix)以及Hoffmann
本文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进行了阐述。骨盆环损伤常伴多系统损伤并需多学科联合处理。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死亡通常继发于无法控制的出血,晚期则为伴发损伤和脓毒血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骨盆骨折的处理应当作是复苏措施的一部分,早期处理的失败将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多发损伤患者,应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维持循环血容量和组织氧供,实施快速、必要和有限外科干预,将损伤反应过程减到最小。早期稳定骨折,可减少血液
目的:对采用髋臼上方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环的技术进行归纳,探讨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男9例,女3例:年龄22-51y,平均36.2y,均采用髋臼上方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环的技术;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按照AO骨盆骨折分型B1型5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2例,其中骶骨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粗隆间骨折73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无术后感染、骨折端吸收不愈、内同定远端骨折、严重肢体短缩畸形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微创治疗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方法.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
本文对中药治疗颈椎病进行了探讨。颈椎退行性病变非常常见,能够引起颈部剧烈疼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有很多,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物理疗法,硬脑膜外注射等。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预防复发,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只有保守治疗不能控制有关症状,或者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损害,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减轻压迫,但部分患者手术仍然遗留颈部
本文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介绍。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看,矢状面平衡的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一都显示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更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影像学异常,并没有对患者本身造成疼痛或者引起明显的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但是大多
目的:研究腰椎退变性侧凸神经根受压及关节突关节形态变化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回顾72例DLS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受累神经根与侧凸类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定L3-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结果:72例患者中,64例出现间歇性跛行,57例表现为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和根性痛症状。L3,L4主要以脊柱侧凸凹侧受压(68.3%)为主;L5,S1主要以脊
目的:探讨有关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6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选择性单节段侧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对合并脊柱侧凸脊椎滑脱腰椎骨折,腰椎再次手术稳定性差的病例加用椎弓根器械行矫形,复位,固定和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5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融合器移位,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应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