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rital components and zircon U-Pb ages of Triassic sediments from Qilian-Qinling, central China: I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Qilian–Qinling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where the Triassic sediments deposited may provid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laeo-Tethys.We conducted field geologic mapping,sedimentary geology,detrital components together with U–Pb geochronology of detrital zircons collected from Triassic sandstones in the Qilian orogen,Gonghe basin,and western Qinling orogen to constrain the sources of these Triassic sandstones and paleogeography.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是大约50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地壳增厚、地表隆升形成的.在这种持续的近南北向的挤压环境下,高原中部广泛发育着很多代表拉张作用的正断层和东向逃逸的共轭走滑断层,同时该区域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直接作用的区域.为了认识高原深部构造与地表拉张构造之间的关系,建立印度岩石圈俯冲板片与浅表响应的联系,探究不同深度层次地球物理特征之间的动力学关系.笔者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共布设了53台流动
华南地区主要是指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南部的大陆及邻海区域.主体是由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个微陆块在新元古代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由于构造演化历史复杂,迄今对扬子和华夏块体的西南段分界,雪峰山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张裂类型等尚存在较大争议,地震学成像结果可为上述基本科学问题提供相对可靠的深部约束.本研究开展了华南大陆及南海北部地区瑞利面波层析成像研究。瑞利波群速度图像及S
板块构造运动是已知在现今地球上所独有的构造形式,以海洋岩石圈向深部俯冲的形式参与地幔循环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包括洋脊推力、板片拉力,可能还有地幔拖拽力.相比于已经有定量估计的洋脊推力和板片拉力,地幔拖拽力的大小仍不明确,很少有动力学模型考虑这一作用力。本研究考虑地幔流动对岩石圈底部形成拖拽力的作用,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板块俯冲起始。模型考虑不含薄弱带的初始稳定盖层,采用基于实验值的岩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bundant mineral in the Earth,silicate perovskite finally gets a name recently:bridgmanite(Tschauner et al.2014).However,many long-debated issues about bridgmanite still remain
会议
Results of time-dependent 3-D spherical mantle convection simulations with Newtonian rheology,solid-state phase transitions,and multipl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imposed plate motion back to 458 Ma are
会议
晚古生代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及其相关块体的碰撞拼合过程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对于研究中国东北诸块体碰撞拼合过程及其与华北板块拼合形成华北-蒙古统一陆块的演化历史具有关键意义[1][2]。本文对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学采样,对820块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分析,采用交变退磁与热退磁,或二者混合退磁的方法,从380块样品中分离出了特征剩磁分量(Ch
以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电子探针(EMPA)对硬玉和石英的含水量、变形组构及地震波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比研究了阿尔卑斯山超高压变质带意大利Sesia 地区硬玉-钾长石-多硅白云母-正片麻岩中的硬玉和石英的含水量和变形组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硬玉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3350-3370cm-1、3452-
江南造山带是一个中-新元古代的造山带,理解江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对理解华南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发育具有巨大差异性,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依然缺乏;此外,由于缺乏典型剖面精细的沉积相研究,沉积物物源仍不清楚,制约了对沉积盆地性质的认识。本文以浙北地区河上镇群和皖赣相邻地区的双桥山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碎屑锆石U-Pb 年代学和Hf
蛇绿岩是古大洋岩石圈的残片,并通过板块俯冲作用拼贴到大陆边缘或残存于俯冲-碰撞造山带之中,它对研究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机制及大地构造演化及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扬子克拉通目前唯一出露的太古宙TTG 陆核,黄陵穹窿核部是研究扬子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的重要窗口。最新的研究表明,该区古元古代存在碰撞造山变质与造山后裂解作用事件有关的重要记录。本文报道了出露于扬子克拉通黄陵穹窿北部太古宙-古元古代杂
Hf(t)(–16.7~–32.7)值,暗示它们起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此外,曲里早白垩世晚期低Mg#埃达克质岩石中新元古代(754–542 Ma)岩浆锆石和三叠纪(220±4 Ma,n = 9)变质锆石的存在,结合相对高的206Pb/204Pb 初始比值暗示,它们起源于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改造的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古元古代和太古代继承锆石在早白垩世早期低Mg#埃达克质岩石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