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在其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体现于儒家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基础之上,看清了人的存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即《易传·序卦传》所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的关系结构。为此,儒家为了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目的,就必须和谐的依次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儒家的生态智慧即由此产生。概括而言,儒家生态智慧与生态养生有三个层次。第一,珍爱万物,张扬人性。儒家从"人禽之辩"入手,看清了人之所以为天下贵的本质,因此在处理人与万物的关系时,要求做到张扬人性,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人类的生生不息提供保障,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第二,民胞物与,成己成物。儒家认为,世间存在着的万物均为上天所生养,民为同胞,物为同类,因此要爱人和爱一切物类。要将自然万物放在与人同等的地位,宽广自我的胸怀,涵养自我的心性,在成物中成己,在成己中成物。第三,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认为,人、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本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儒者应当自觉地将天赋的仁爱之性,从传统的人文道德向生态伦理开拓,超越人与物的区别,看清世界的本质,具备与万物合一的生态智慧,成就与万物同在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