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离子交换膜对液流储能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阴/阳离子交换膜JAM-10和Nafion-117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物性和电化学性能的评价研究表明,全氟化阳膜Nafion-117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阴膜JAM-10,且阳膜导电性好,适宜大电流下充/放,但正/负极钒离子更易于相互渗透,水迁移快,电池的库仑效率低于用阴膜的电池.阴膜对阳离子存在排斥效应,可有效抑制正/负极溶液的交叉污染,水迁移减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 116023 北京防化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
【出 处】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交换膜对液流储能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阴/阳离子交换膜JAM-10和Nafion-117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物性和电化学性能的评价研究表明,全氟化阳膜Nafion-117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阴膜JAM-10,且阳膜导电性好,适宜大电流下充/放,但正/负极钒离子更易于相互渗透,水迁移快,电池的库仑效率低于用阴膜的电池.阴膜对阳离子存在排斥效应,可有效抑制正/负极溶液的交叉污染,水迁移减慢,但电阻大,电池的库仑效率高,而电压效率低,并明显表现于大电流充放时.因此,研制阴/阳离子交换复合膜有望进一步改善离子交换膜用于液流储能电池的性能.
其他文献
采用PVD技术研制出了由炸药和钝感剂两种物质组成的钝化炸药薄膜.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和颗粒粒度分析表明,薄膜是由微米级小颗粒构成的.颗粒粒度影响着薄膜的性质,通过颗粒粒度对薄膜爆轰波稳定传播的临界尺寸性能的影响,说明了炸药薄膜在微小型爆炸元件应用中的优势和发展的方向.
分析了金属材料现行传统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主要要素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用金属材料循环周期中的主要要素构造其清洁生产过程系统和使之常规化的若干问题.
回顾了新中国铝加工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198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并对我国铝加工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铝加工业今后的发展必须完成从产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和从质量效益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努力攀登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世界铝加工强国的行列.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金属材料在材料世界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它是以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巨额能源消耗为支撑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成为新世纪金属材料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推进金属材料向高强度、高韧性、复合化、多功能发展,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本文对江西金属材料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以原位一步法制备具有反射和导电特性的聚酰亚胺银(PI/Ag)薄膜的化学工艺,即采用二酐和二胺合成聚酰亚胺的预聚体——聚酰胺酸(PAA)后。加入银盐溶液,经高温环化缩合形成具有反射和导电特性的PI/Ag膜。我国通过863技术攻关,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工艺,即采用表面处理、离子交换和自金属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双面具有高反射和高导电特性的PI/Ag薄膜。金属表面反射率均达到大于97%
采用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和一步湿法纺丝技术,在10t/a中试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批量产品.通过不断地优化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实现了PAN原丝的稳定生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技术在实现单体高度转化的同时获得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AN共聚物,通过调整凝固成型工艺条件和牵伸配比制备了具有圆形截面且结构致密的高取向度PAN原丝.将批量PAN原
针对目前中间包干式振动料引起钢水增碳、作业环境恶劣和抗侵蚀能力较差等不足,开发了环保型无碳中间包干式振动料.主要研究了无机盐和少量外加剂复合的结合系统对连铸中间包镁质干式料性能的影响.所研制的环保型中间包干式振动料在使用中无臭、无烟、无味,改善了作业环境,具有良好的抗渣蚀性能和解体性能,在某厂容量为28t的中间包上试用,最高连浇炉数为25炉.
合成了双核稀土EuxLa1-x-邻菲咯啉(Phen)-丙烯酸(AA)有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式为EuxLa1-x(Phen)(AA)3.将此配合物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按不同比例共聚得到光致发光稀土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并与文献报道的铕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相比较.结果表明:配合物与MMA发生了共聚;稀土镧的加入产生浓聚效应使得
以酚醛树脂和正硅酸乙酯为碳源和硅源,以硝酸镧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结构调控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制备了两种具有特殊形貌的碳化硅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散射能谱(EDX)对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纤维具有竹节状和珍珠链状两种特殊形貌.
采用半脱胶方式,使大麻纤维表面残留部分蜡质,增加了与树脂体系的相容性.探讨了大麻抗菌原理,为研制天然抗菌型复合材料奠定基础.研制了无纺毡和棉条加工设备、大麻纤维造粒小样机,改进了挤出模压设备.研究了大麻纤维粒子、无纺毡等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所研制的复合材料达到了军用空投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