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的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

来源 :2015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核心结局指标集. 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和专家共识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系统评价确定潜在的结局域与结局指标,第二部分通过专家问卷和专家会议确定核心结局、结局指标、和测量时间点. 结果:系统评价纳入了2009-2014年间共960篇文献,总结123个结局指标及其测量时间点,20个测量方法.保留出现频次≥20或在结局域中频次最高的结局指标,并依据结局指标标本来源、检测方法、学科归属等综合因素初步定义结局及结局指标的归属,结果进入第二部分专家问卷和共识会议.专家共识的结果为血清学指标(ALT、AST、GGT,TBIL、DBIL,A、G,AFP、PT、PTA、INR)、病毒学指标(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生活质量(CLDQ)、安全性指标(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影像学指标(肝脾B超)、不良反应/事件和中医证候积分.所有结局指标的测量时间点为基线期、治疗期(1m、3m、6m、12m)、随访期(6m).测量工具由于各临床研究单位的设备、方法不同,故专家对此尚未达成共识. 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结局指标集在中医药领域基本达成共识,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结局指标的依据.但是此共识还需要获得西医专家和国际专家的进一步共识.
其他文献
唐容川是早期倡导中西汇通的著名医家,在西医学的传入对中医学产生巨大冲击的历史背景下,唐氏立足中医基本理论,并借鉴西医学重要生理病理学机理,构建了中西汇通学说.他认为脏腑结构决定功能,有相应的形质才会产生相应的气化功能,并且对“肝藏血,主疏泄”这一肝脏功能有独特的认识,这对后世《中医基础理论》中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尝试从历史对比的角度阐释唐容川对肝脏理论认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金匮要略》是仲景论述杂病的专著,其中《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又为全书之总纲,对后世认识杂病规律有重要的作用.本篇继承《内经》中众多治疗和预防思想,提出审因论治原则;早期治疗原则;虚实异治原则;表里缓急原则;新久先后原则;随其所喜原则等,不仅对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做了原则性提示,而且对现代高发的慢性病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如存正气于内,防治疾病的传变,是治疗未病的核心.在发病学上,重视正与邪、人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的君臣佐使的制方法得到是学术界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内经》中所提出的气味制方法则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黄帝内经》对于五味中酸、苦、甘、辛、咸有系统的认识,奠定了后世药物五味理论的基础.本文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从五味与五行、五味与五脏、五味的禁忌几方面来探讨制方之法,对于理解古代经方的制方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辨证制方及创新制方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清代李炳的《辨疫琐言》在中医温病学历史上匠心独运,防疫治疫经验临床实效性高.文章主要从李炳对吴又可论疫理论提出异议诸方面论及其本人对疫病之感邪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临证经验,并对李炳在疫病临床治疗方面使用大黄及“清气饮”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对当代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目的:述评唐以前辨治痰饮的医学成就.方法:对唐以前著名医学著作进行研究,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侯论》、《千金方》和《外台秘要方》等;分别从上述医学文献及其所论述痰饮的传承情况、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和方药进行学术评价.结果:《黄帝内经》对痰饮界定欠清晰,但是提出了脏腑水液代谢理论和气味配伍组方规律;《诸病源侯论》系统总结了人体产生痰饮的病因病机,《千金方》和《外台秘要方》广
针刺作为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行之有效,适应症遍及内、外、妇、儿等科,但是指导针刺的治疗理论,属于理论研究的薄弱部分,目前研究少有人涉足;在妇科临床中,月经病是发病率最高、就诊人数最多的常见病,针刺调经在临床中应用逐渐被重视,早在《甲乙经》中已有针刺治疗月经病的记载,历代针灸专著也有所涉及,然而主要以医案形式呈现,重在选穴,说理甚少.本文拟从针刺治疗月经病的选穴规律,通过教材和主要针灸专著的对比,试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寒温比较是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张仲景与吴鞠通的著作作对比研究,分析的内容包括湿证名称、主治方剂的法度、类方、同名方和高频使用的中药剂量等.结果发现,吴鞠通学术渊源于张仲景,开创三焦辨证治疗湿证,提出了新的湿证名称,主治方药和仲景重叠范围广,为临床使用经方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DGAT2、PKCε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养SD大鼠8周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药物治疗4周后,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RT-PCR检测DGAT2mRNA、PKCεmR
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Shh、Ptch及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负荷其他因素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4个月),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叶酸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空白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ELISA法测定血清GAS、PGⅡ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
血水互结证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三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徐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浅析血水互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