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节水灌溉农业占据我国节水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地位,丘陵地区是西部大开发部分省市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本文主要探讨了丘陵地区小水源的利用、可采用的灌溉方式和相关工程的管理模式,以期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机 构】
: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3
【出 处】
:
2006年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水灌溉农业占据我国节水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地位,丘陵地区是西部大开发部分省市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本文主要探讨了丘陵地区小水源的利用、可采用的灌溉方式和相关工程的管理模式,以期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丘陵山区立体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业资源区域空间优化配置发展模式,并着重以四川省为例借鉴应用SWOT分析法对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SO战略,并提出了几个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对策.
本文通过对我国南方旱作农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多熟种植模式是我国南方旱地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现有旱地多熟主推模式-"麦/玉/薯"旱三熟存在诸多缺点的背景下,提出了以"麦/玉/豆"为主体的旱地高效生态多熟种植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涵义和特点.通过大面积生产示范表明: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旱地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茶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 ℃(晴天)和0.3~04 ℃(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11 %(晴天)和3%(多云),间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
本文深入的讨论了宁夏黄土丘陵区的现状、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战略目标及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对策,包括生态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旱作农田生态与生产能力建设、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林牧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和谐发展.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市山地34.6×104hm,耕地3.28×104hm2,总人口约51万,其中农业人口约41万.1999~2001 年,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为该市承担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示范服务.在三年的项目建设中,我院针对当地农业发展实际需要,选择先进适用的科技进行推广,探索出一条山区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地占国土资总面积的69.4%,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山区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山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现实,山地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况是经营规模过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科技需求动力不足等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途径与措施。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陆域面积中山地占45.79%,丘陵占43.45%,沿海平原岗地仅占10.76%.正确处理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关系到全省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本文首先分析福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在进一步分析丘陵山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后,提出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山区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与促进生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的发展对策.
梅州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且气候较为特殊,据物种分布规律,必然分布着丰富的山区农业特色种植资源.实地调查分析表明,具梅州特色品种有蕨菜、油茶、金针菜、金银花、板栗、食用笋竹、宁化橘等.本文详细介绍了上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并作生产评价以及发展建议.目的通过对特色资源调查、论证及作应用开发研究,为地方农业服务.
文章借用SWOT分析法,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了重庆丘陵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威胁和劣势,其目的就在于比较客观地做出重庆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战略制定和模式选择.
本文以在渭源县七圣村进行多年"参与式"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总结提出了提高科技扶贫效果的诸如实现两个互动、讲求推广方法、摒弃强行推广、提高服务意识等新方法,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指导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