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5-7月主要活动路径的初探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618个测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廉毅等定义的东亚副热带季风ISMφ指数对东亚夏季风在我国东部5-7月由南向北推进过程、不同年间向北推进的平方根活动路径进行分类分析并对其不同类型的传播路径对东亚夏季降水分布特点及大气背景场等进行了并初步分析,结论如下:(1)东亚副热带夏季风ISMφ指数可以较好的指示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向北传播的性质;(2)东亚夏季风在5-7月向北传播过程中,分别有偏西类、中间类及偏东类三种主要的传播活动路径;(3)三种主要季风活动路径的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4)三种传播路径的代表年的低频振荡特征也不相同,偏西类与偏东类季风在6月的低频传播中具有相反的特征;(5)大气平均背景场亦不相同,6月阿留申群岛附近当偏西路径时,有显著的反气旋风场结构及高度场负距平分布,而偏东类则完全相反。中间类则在北半球没有显著的环流异常分布区。
其他文献
根据野外地质和矿山地质调查及最新研究成果,笔者详细报道了海南岛元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其层序剖面,并论述了它与Fe-Co-Cu-Au等多金属矿产关系。海南岛元古宙花
从分布式地质矿产“一张图”与网格资源潜力评价计算需求入手,基于863网格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重大应用项目中的网格GIS平台内核和成果,对组成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GIS平台的
本文主要对作者在多媒体电子地图工程领域所进行的技术与应用实践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电子地图技术开发与应用所涉及的形式和技术内涵,以及随技术和应用发展所呈现的演变,并对
中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五种图件。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IH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和
研究了甲型H1N1 疫情在中国内地早期流行的时空过程,分析了社会经济因子与甲型 H1N1 传播风险的关系。甲型H1N1 早期流行所经历的三个演化阶段表明,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非常有效
地壳板块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是研究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震及重力场异常等的重要工具手段。受地图投影的制约,现有建模方法在面对地壳板块这一全球尺度时,存在着数据变形和裂
序列影像存在复杂的变换关系,结构化匹配是实现序列影像自动化处理的基础。本文提出一种仅依赖于影像特征的自适应匹配方法,包括:Forstner 算子提取影像特征点集,SIFT 特征向量获
针对目前业务工作中预报员主要通过卫星云图直观地判断云团的移动,缺乏客观性与定量性的现状。本文利用静止卫星FY-2C 与FY-2D两星特有的15 分钟间隔高时间分辨率的近红外通道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有效地
中国气象局作出了“加快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体系”的具体部署。根据以上要求,结合上海建设多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