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新技术及其在灾害性天气动力、热力和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雷达遥感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特别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双多普勒雷达、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双线偏振雷达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给出了我国3836双线偏振雷达的探测结果.
其他文献
层状云降水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降水过程,大量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层状云结构和降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与云中冰晶浓度、云的厚度和过冷水含量有关,还与云内的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有关.层状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过一些观测计划并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5~8],探讨层状云降水的机理和人工增雨的可能性.本文分析了2004年7月5日东北地区的一次降雨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和FY-2卫星资料,对2002、2003年夏季滇中玉溪地区出现的15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夏季滇中玉溪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根据昆明CINRAD-C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15次冰雹天气过程降雹前雹云的回波强度、回波高度、水平尺度、液态含水量及速度场的变化,得出强度≥40dBZ的强回波高度在-10℃层以上,主体回波0℃上下水平尺度之比逐渐增大,负
本文根据2000年7月10日兵团农四师75团雷达站回波资料,分析了地形雹暴系统生消演变特征,得出了地形雹暴具有生命时间短、沿地形等高线缓慢移动、雹暴系统中的新生雹暴逆高空环境风呈离散传播等特征.
根据2002年8月5日新疆昭苏盆地的雷达回波资料,对该雹云初始雷达回波的出现及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湘西北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其生命史短、雹粒比较大,灾害较重,防雹作业的时间性极强,根据当地冰雹云的特征,结合气象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归纳整理出湘西北山区冰雹云的1个先兆特征综合定性指标、1个车载雷达判别定量指标和2个多谱勒雷达判别定量指标,初步实践表明,灵活运用以上指标可以快速有效提前识别冰雹云、有利于早期作业,是防雹作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对2003年6月30日农五师91团发生的突发性强冰雹天气的711数字化气象雷达回波资料及作业情况分析,从而引起对中空突发初始回波的关注.
本文利用国内大型风沙物理风洞实验设施,模拟了不同沙尘暴过程中风沙起电的现象,探讨了不同沙尘的形成风沙电机理,分析了自然沙尘暴产生风沙电结构及其沙尘暴电影响.
本文结合吉林省人工增雨作业及技术研究的实际,详细介绍了由美国PMS公司购置的KLWC-5型热线含水量仪的技术特性、安装和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热线含水量仪探测资料的处理和应用.
本文通过调查、试验和测量不同种类苹果各个生长期的自身力学特征,结合冰雹落地末速度,计算了苹果和冰雹撞击过程中力的转换关系,提出了碰撞动量法计算苹果冰雹损害的理论,给出了苹果雹损过程中临界破损直径的概念,揭示了以苹果为代表的水果类作物对冰雹损害的敏感性,总结了新的苹果雹损机理概念模型,为人工防雹效益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模型.
"穴道"理论认为冰雹云中存在冰雹形成和长大的"穴道".本文以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常诱发冰雹灾害的东移短小切变线天气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冰雹云分档模式,用MM5V3中尺度气象模式提供冰雹云模拟研究所需的环境大气状况,模拟研究了各类冰雹形成和增长的过程,结果表明温度、云中上升气流、水平风速零线和云中各类水成物、各类冰雹质粒的空间分布满足"穴道"理论描述的配置区域是冰雹颗粒含水量的大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