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黄浦江水源的主要风险源筛选、水源水质特征污染物分析、原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对照以及现有水质监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由综合指标、污染指标和毒害性指标组成的黄浦江水源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为黄浦江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系统构建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已在松浦原水厂开展了应用。
【机 构】
: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082 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 200
【出 处】
:
第八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黄浦江水源的主要风险源筛选、水源水质特征污染物分析、原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对照以及现有水质监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由综合指标、污染指标和毒害性指标组成的黄浦江水源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为黄浦江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系统构建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已在松浦原水厂开展了应用。
其他文献
针对中山S水厂原水微污染的特点:氨氮、高锰酸钾指数(CODMn)、铁、锰变化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二氧化氯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和CODMn是主要消耗二氧化氯的物质;二氧化氯对铁、锰,特别是锰的去除效果比氨氮、CODMn好。对S水厂原水而言,二氧化氯预氧化投加量为2~3mg/L(以总有效氯计)时才能有效去除锰,保证出厂水色度合格。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加导致出厂水的消毒副产物超标较多。通过调
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情,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将新型二次供水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列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要求,本课题将从稀土永磁电机的应用、建立全国二次供水水力平衡数据库、以超滤膜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的对接、集成水质与系统运行数据的检测系统、不锈钢的防腐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我国的二次供水设备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
采用瓶点法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青草沙原水中MC-RR和MC-LR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pH、PAC投加量及预氯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平衡时,10mg/L的PAC对MC-R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71%以上,对MC-RR有更快更强的去除效果。增加PAC投加量对MCs去除效果影响较小,但pH降低更有利于PAC对MCs的去除,不同加氯方式对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CODMn、UV254、浊度、氨氮等的去除效果,评价粉末活性炭投加下超滤膜跨膜压差(TM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CODMn浓度均值为1.10mg/L,平均去除率48.7%,UV254均值为0.016cm-1,平均去除率76.2%;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氨氮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保持在0.031NTU以下;组合工艺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可以与源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含溴消毒副产物,这些消毒副产物具有比相似的含氯消毒副产物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由于天然有机物分子组成及其复杂,消毒过程中生成的含溴消毒副产物分子组成也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小部分饮用水含溴消毒副产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母离子扫描的方法获得,很大一部分含溴消毒副产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管壁腐蚀产物释放进入水体,造成用户端水质恶化甚至发生"黄水",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了解管壁生物膜对"黄水"现象发生的影响,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对北方某市供水管网中不同供水水源、不同管垢形态上的生物膜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样品中检测出的细菌共包含21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最重要的组成。与通地下水源的管壁
针对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中监测点布置的优化计算不易得到确定结果、运行数据不能完全代表管网状况的问题,提出反映管网节点水量和节点压力变化的节点覆盖水量和节点相关水压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综合灵敏度分析、爆管分析,结合测压点布设原则、管网拓扑结构、水力计算结果最终确定测压点优化选址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城镇大规模实际管网中,采用管网节点中的0.3%个节点为水压监测点即可覆盖约45%的管网节点与43%的管网水量,通
自来水供应与民众息息相关,然而台北自来水事业处(以下简称北水处),每年各项工程施工停水达数百件,易造成民众的反感,如何提供便捷完整讯息服务,让民众可以完整了解各项工程时间、区段、停复水信息,以提升为民服务之成效,为本研究之主要课题。藉由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
近年来,气候异常事件发生频繁,降雨事件累积雨量并没有显著变化,但降雨延时缩短且降雨强度增加,使得发生暴雨机率越来越高。暴雨往往会造成上游集水区土石崩落,河水中挟带大量泥砂,引致水源水质浊度升高,使下游取水净化处理设备无法负荷,降低公共给水效益。公共给水之水源水质浊度来源,主要受暴雨或连续豪雨之径流侵蚀土壤、河道冲刷、崩塌地土石流出、水库排砂等因素之影响。为能针对前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以台北水
文中就实验中一些易被忽视的细微处以点代面做了浅显的介绍,对分析检测中易被忽视的细微处进行了详述并举例,旨在再度呼唤起实验人的关注意识,更加严谨细致地对待我们的工作,用心检验,把好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