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场作用下溶质的化学势与平衡浓度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场作用下溶质的化学势是研究微波强化传质过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基于热力学理论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导出了微波场作用下溶质的化学势与微波入射深度以及分子物理参数间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微波场作用下化学势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波强化传质过程中溶质平衡浓度与微波入射深度间的表达式。最后利用微波场作用下溶质平衡浓度的结论提出了微波辅助萃取装置的设计方案,为微波辅助萃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以35号润滑油,空气和自来水为试验介质,应用高速摄像机对垂直上升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的六种典型流型进行了动态图像的拍摄。提取每一帧图像的灰度均值组成时间序列,对其进行混沌特性分析,提取序列的HURST指数,关联维以及分别以2和e为底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组成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流型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图像的灰度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能够对油气水三相流的典型流型进行很好的表征,结合支持向量机进
对空气湍动泡状雾化射流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N-S方程和粒子追踪法建立复杂三维模型,考虑一次及二次雾化等现象,预测平均粒径,同时建立了初始工况和速度分布之间联系的一维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进行比对,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液滴粒径及速度随液体物性(表面张力、粘度、密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与试验结论相同的结果,同时研究物性对最终碰撞效果的影响,讨论有利于液滴碰撞附着的条件。
在大型高压泡沫压裂液实验回路上,考察了改良的干法压裂液的流变特性,并用PL模型和VEP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升高时,改良的干法压裂液流动变顺畅;当压力和泡沫质量的增加时,其流动性变差。VEPL模型中引入的比容膨胀率能包含温度造成的体积膨胀影响,但不能包含泡沫质量的影响。因为当泡沫质量高于70%时,泡沫质量增加带来的泡沫结构的变化没有考虑在比容膨胀率中。
采用可适性相位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对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三维湍流场的脉动速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流场内的湍流特性。在分离空间,轴心和壁面附近湍流度较强,其他区域较为平缓,湍流度沿轴向略有衰减,分离空间湍流是各相异性的。湍流度受旋流器结构和流量影响较为明显。而环形空间和集液槽内的脉动速度分布趋势与分离空间相似,环形空间和集液槽内的湍流近似于各相异性。集液槽内湍流度远小于环形空间。
固体循环流率是循环流化床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然而,在线测量工业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循环流率非常困难。本文在冷态实验台上进行了上升段出口压降和分离器压降的测量,发现固体颗粒的循环流率和上升段出口压降有很好的关联性,而分离器压降除受到循环流率影响外,还明显受到风速的影响。因此,针对某一特定的循环流化床,可以通过测量出口压降的方法确定循环流率。
通过建立裤衩腿型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定性研究了裤衩点高度和流化风速对炉膛内颗粒横向流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裤衩点设置得越高,翻床速度越慢,动态过程越长,相对于锅炉自动控制而言风烟系统可控性也越好;同时减小风速也有利于减缓翻床过程,改善风烟系统可控性。
在提升管内径0.25m,高度分别为38m和54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提升管高度,流化风速,及系统物料量对物料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风速下,提升管高度超过25米以上,气固流动达到饱和携带速率,因此炉膛高度的增加,及物料量的增加,都不会改变上部浓度分布规律,循环流率维持恒定不变。
本文介绍了双梯度钻井技术在陆上的实现方法,建立了注气双梯度钻井计算模型,提出了两种双梯度设计计算思路,给出了计算流程说明。通过实例计算与对比分析,论述了计算中的技术关键点,说明了双梯度钻井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为解决窄压力窗口钻井问题、环空压力精细控制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方法。
太阳溶液集热/再生器集太阳能光热转化和溶液再生于一体的装置,它能有效实现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的溶液再生。文章通过对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内传热、传质过程进行无量纲化,得到顺流和逆流过程内传热和传质势差的理论表达式。在此过程中提出总温差概念来描述太阳能集热/再生装置净吸收太阳能。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Le数、总温差ΔT0及空气盐分流量比ASMR下,理论解析模型计算的空气和溶液出
本文描述了一种与现有车用空调平行流(PF)冷凝器不同的新型混联式(MPP)微孔管冷凝器的设计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两相流传热分析。MPP 冷凝器的设计特点是,将位于集流管中形成流动通道的部分“隔板”变成了“分流器”。“分流器”概念的引入把传统上仅作为流动通道和结构件的集流管功能提升到流动分配和控制中心的层面。在对MPP 冷凝器的两相流动与传热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冷凝器凝结传热的两相流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