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内孤立类圆形病变,以肿瘤性病变居多,特别是恶性肿瘤。对此类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十分重要。由于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细微结构的密度测定,在影像学诊断定性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搜集36例经CT检查并确诊的肺内孤立类圆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影像学认识。
【机 构】
:
湖北省黄石市一医院CT室 435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内孤立类圆形病变,以肿瘤性病变居多,特别是恶性肿瘤。对此类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十分重要。由于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细微结构的密度测定,在影像学诊断定性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搜集36例经CT检查并确诊的肺内孤立类圆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影像学认识。
其他文献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因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 VR)图像立体直观等优势在颈部血管病变的评估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CTA成像质量又取决于增强扫描的时相选择。目前增强时相的选择常用的有固定延迟时间法、小剂量实验和Smartprep技术。Smartprep技术是一项利用智能软件,实时监控某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见于儿童,好发于颈面部。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asal non-Hodgkin lymphoma,N-NHL)属结外型淋巴瘤,多见于东、南亚和中、南美地区,西班牙语系人种也多见。我国N-NHL发病率较高,约占淋巴瘤的2%~8.3%,在结外淋巴瘤中位于第三位,仅次于韦氏环和胃肠道NHL。N-NHL较其他结外器官的NHL发病晚,预后差,5年生存率约20%~56%。目前国内外对N-NHL的诊断和治疗上的某些方面尚存在着争议。本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又称超高速CT(ultrafast computedtomography,UFCT),或电子束断层扫描(electron beamtomography,EBT)。美国Douglas Boyd博士于1983年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我国自1995年引进电子束CT,1999年EB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这一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多应用。本文将本院近2年来63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随着回顾性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初步肯定,成为心脏成像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无创成像工具。MSCT的后处理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仿真内镜(VE)。本文的目的是评价不同后处理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发生先天性变异者少见,发生率约1%。冠状动脉变异可以为良性,亦可危及生命,因为它可以引发心肌缺血致患者意外死亡。胸痛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许多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一般用于检查冠状动脉变异的影像学方法有CA,经食管心脏超声,经胸心脏超声,磁共振(MR),电子束CT(EBCT)和MSCT。目前,16层CT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本文介绍了一组右冠状动脉变异的16层CT的表现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以非干酪性肉芽肿表现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侵犯。结节病在我国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尤其是肺内病变。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将某院自2000年至2005年诊断的90例结节病患者CT图像作一回顾性分析。
肺癌发病率居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首,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本文就某院近2年经手术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8例有胸膜凹陷征的肺外围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胸膜凹陷征及其相关征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肺外围结节病灶的诊断水平。
胸主动脉瘤是临床常见、最复杂和最危险的主动脉疾患,由于其病因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正确的诊断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某院2000年5月至2004年12月MRI资料完整的42例病例,结果显示,MRI任意方向成像有利于显示主动脉瘤全貌及与分支血管、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MRI还可显示主动脉瘤对邻近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