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法生产次磷酸钙的固液相平衡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磷酸钙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次磷酸盐[1]具有非常多的用途.在化工行业中可以用作腐蚀拟制剂、阻燃剂[2]、填充剂 [3] 、化学镀镍助剂、并可做抗氧化剂、化学分析剂等;在食品行业中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在医药中可用作动物营养补充品[4].次磷酸钙和次磷酸镁联合使用可以治疗肥胖症[5]为了得到纯度更高、可食用的次磷酸钙,可 用氯化钙与次磷酸钠转化来制备.该工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需要相平衡数据的支持和相图的指导.然而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该四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相关三元体系的 数据也很少.为此本文对Ca2+,Na+//Cl-,H2PO2——H2O交互四元体系在323.15 K的固液相平衡开展了研究.
其他文献
以脲醛树脂为原料制备的闭孔脲醛泡沫塑料可用作保温隔热材料,而开孔脲醛泡沫却具有相对吸水性强、对水蒸气的作用不稳定且易降解、轻质、导热系数低、容重低以及泡沫合成价格极低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用作农业育秧托盘.本文将脲醛树脂加入到聚乙烯醇发泡体中进行二次发泡,制备开孔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固化剂磷酸、脲醛树脂配比对脲醛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测定了脲醛泡沫的容重、吸水率和拉
金属离子亲和介质在生物分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一些复杂的混合体系中,由于蛋白质大分子会与目标小分子争抢亲和位点,降低了介质对活性小分子的分离纯化效果,为提高分离活性小分子的特异性吸附效果,本文以Fe3O4 纳米粒子为磁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经过环氧氯丙烷活化,并通过IDA 螯合铜离子(Cu2+),同时在微球表面接枝聚乙二醇(mpeg1900)制备磁性限进性亲和介质.通过红外光谱(
近年来卤代咪唑离子液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采用M06-2X 和B3LYP 方法,以一系列基于咪唑分子的复合物为研究对象,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卤键作用(离子对型卤键、电荷辅助卤键和中性卤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尽管离子对型卤键远强于其它两类卤键,但是却具有相似的结构和能量特征。分子中的原子(AIM)分析显示,大多数离子对型卤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价性质,而其余两种卤键则为弱的静电作用。能量分解分析(E
作为一种新型溶剂,离子液体有望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捕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作为一种良好的溶剂在重金属离子捕集和分离等方面已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疏水性离子液体捕集重金属离子,以四甲基胍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与阴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阳离子为胍,阴离子为NTf2的疏水性离子液体,核磁(NMR)和红外(IR)证实合成的离子液体为目标离子液体.实验测试了离子液体在25-
XAFS 可以在固态、液态甚至气态等多种条件下研究原子的近邻结构和电子结构[1].通过对中心原子XAFS 谱的分析,可以获得中心原子的近邻配位原子种类、配位数、配位距离、氧化态以及电子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因而XAFS 方法特别适合像离子液体这样的非晶结构研究.在此,我们主要采用XAFS 研究吸附或填充在纳米材料中的离子液体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i)利用同步辐射XAFS 研究EMIMBr 离
反应器是化工生产中实现反应过程的关键设备,反应器的过程强化机理一直是化工界研究的热点及重点.撞击流、/微通道反应器、毛细管反应器和旋转填充床等各类反应器相继得到发展.相比于传统搅拌反应器,这些反应器能实现快速过程强化,提高微观混合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萃取、吸收、聚合等方面.然而,上述反应器存在设计加工困难、成本高、管路易堵塞等问题,以至于限制了它们的工业应用.本文基于微化工技术和撞
通过采用化学手段实现亚微米到毫米尺度器件的刺激响应运动对智能器件的多种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化学反应响应装置仍有待改进,特别是,实现智能器件在水平方向的往返运动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中我们将两种化学驱动类型以有序的方式相结合,集成到一个智能器件上的相反的两端,通过调控溶液的酸碱性,实现器件在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具体而言,在酸性溶液中,采用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作为推动力,实现器件在
Cd(Ⅱ)作为危害严重的重金属离子之一,随着废水被排放到环境中,时刻危害着生态环境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废水中Cd(Ⅱ)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CD)为客体分子,用水热法制备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CMCD-LDHs).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类水滑石进行表征.研究了CMCD-LDHs处理废水中的Cd(Ⅱ)的最佳吸附条件以及吸附规律.当Cd(Ⅱ)的
蛋白结构稳定性是决定蛋白质在层析过程中蛋白的吸附取向、构象变化以及最终层析保留行为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突破以往蛋白液固界面蛋白结构表征的瓶颈,以蛋白质分子表面和内部的氨基酸质子与氘交换速率差异机制为基础,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以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根据核磁共振TOCSY谱图氢信号损失程度以及蛋白吸附层的刚性变化,评价了离子交换过程中蛋白质柔性介导的层析保留行为.结果显示,蛋白柔性增强将导
采用氧化铝吸附色谱柱将380CST燃料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用元素分析、凝胶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四组分进行分析和结构表征;测定了燃料油及其组分模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水相pH值、盐浓度对燃料油及其组分模拟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80CST燃料油中芳香分含量最多,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约30 %.沥青质比胶质含有更多的杂原子,平均分子量较大,氢碳原子比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