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增厚168例临床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孕周发生胎盘增厚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母儿结局以及胎盘组织学特点,探讨胎盘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提高对胎盘增厚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经超声检查提示单胎、胎盘增厚的168例孕妇的病历资料,按照诊断胎盘增厚的孕周不同,分为A、B、C 3组:A组,妊娠18~28周;B组,妊娠28~33+6周;C组,妊娠34~41周。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母儿结局以及胎盘组织学特点。与2014年在我院分娩的14364例单胎、胎盘厚度正常的孕妇进行妊娠结局比较。结果:1.胎盘增厚组胎盘厚度为3.6~8.1cm,平均5.59±0.86 cm。A、B、C三组的胎盘厚度分别为:5.22±0.96 cm、5.59±0.90cm、5.82±0.68 cm。2.胎盘增厚组27例合并胎盘血池(27/168,16.1%),三组胎盘血池发生率分别为34.1%、12.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合并胎儿水肿,22例合并胎儿畸形:A组胎儿水肿率29.5%(13/44),胎儿畸形率20.5%(9/44);B组胎儿水肿率32%(16/50),胎儿畸形率22.0%(11/50);C组胎儿水肿率8.1%(6/74),胎儿畸形率2.7%(2/74)。3.胎盘增厚组与无胎盘增厚组比较,子痫前期(13.1%vs 2.3%)、妊娠期贫血(42.9%vs 32.6%)、胎盘早剥(10.1%vs 0.9%)、羊水过少(11.3%vs 3.4%)、胎儿窘迫(13.7%vs 6.0%)、产后出血(8.3%vs 1.8%)、小于胎龄儿(SGA,16.5%vs 3.0%)、新生儿窒息(3.3%vs 0.7%)、剖宫产率(52.1%vs 34.9%)、早产(25.6%vs 8.5%)、转新生儿科治疗(57.0%vs 10.3%)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GDM,17.3%vs 19.9%)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盘增厚孕妇中A组α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最高,B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最高,C组GDM发病率最高。4.胎盘增厚组胎儿丢失率高于无胎盘增厚组(28.0%vs 4.4%,P<0.05)。A、B、C三组胎儿丢失率分别为47.7%、38.0%与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胎盘增厚合并胎儿畸形22例,胎儿丢失20例,丢失率90.9%(20/22),胎盘增厚合并胎儿水肿35例,胎儿丢失30例,丢失率85.7%(30/35)。5.胎盘增厚组病理送检率为35.7%(60/168)。病理表现检出率最高的是绒毛梗死48.3%(29/60),其次是胎盘血栓、胎盘绒毛周围纤维素沉着、钙盐沉积,均为45%(27/60)。14例患者检出绒毛膜炎,检出率为23.3%。结论:1.胎盘厚度随孕周增大而增加。胎盘增厚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胎盘血池、胎儿水肿及胎儿畸形。2.胎盘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胎盘厚度可作为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测量指标。3.孕34周前诊断胎盘增厚的患者胎儿丢失率高。胎盘增厚合并胎儿水肿、胎儿畸形是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4.胎盘增厚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梗死和血栓,提示胎盘增厚患者胎盘循环功能不良。胎盘增厚患者胎盘绒毛膜炎检出率高,应警惕宫内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行中医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监测点 10余年监测结果 ,分析了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变化与肥料投入状况。结果表明 ,有机肥投入量有逐渐减低的趋势 ,而化肥投入量稳中有升 ;常规施肥区土壤有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990—2003年确诊的18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原
本文提出了一种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通过分析冻土冻融过程中时间-温度变化曲线,推求了冻融过程中各自的未冻水含量特征曲线。以粘土为例,比较粘土冻融过程中的未冻水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9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予固本通络的电针疗法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和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寻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刺血加温针灸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我国传统节庆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社会变迁与传统节庆功能流变的关系,分析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传统节庆的功能演变的原因,以及功能流变对传统节庆发展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