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电阻稳定性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将该材料用于路面的融雪化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融雪化冰系统的智能控制,该材料的发热电阻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的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在荷载作用下电阻值的稳定性,并研究了小板电热升温试验中,发热电阻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纤维束的电阻值稳定,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不会对电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通电发热情况下,发热电阻十分稳定,有利于实现对发热功率的稳定控制。
其他文献
桁腹式组合梁桥是指混凝土顶底板和钢腹杆共同组成的桥梁结构,可设计成双层桥面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全桥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恒载以及活载工况下结构受力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预应力筋用量和布置方案对结构内力分布、应力状态的影响,探讨双层桥面结构的受力特点。计算结果中,结构主要受恒载作用,下弦在支点处出现较大负弯矩,支点上缘拉应力较大,在支点下弦处配置预应力筋可以有效减小支点处拉应力,而对主要部位弯矩影响较
本文从当前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仪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单位的试验设备和相应试验成果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地对各类土与结构接触面静动力力学特性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中粗糙度的影响、尺寸效应、接触面厚度的确定、接触面变形特性、接触面应力-位移关系及接触面单元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指出特殊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三维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力特性、接触面厚度的确
本文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软件对土工格室挡土墙进行分离式数值模拟,即在墙体的土工格室层和填土层之间增加了接触面单元,更真实地模拟出土工格室挡土墙不同工况下的变形性状。文中模拟了不同挡土墙墙厚(4m、5m、6m、7m)、格室高度(10cm、15cm、20cm、25cm)、填土层厚度(0、10cm、20cm、30cm)、坡比(直立式、1:0.5 、1:0.75 、1:1)等条件下的墙面水平位移和最
纺锤型桩靴(Spudcan)是一种常用的海洋平台基础形式。在层状地基中,基础容易发生穿透破坏,导致平台失效,纺锤型基础在层状地基中的穿透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模拟纺锤型基础在上层砂土下层粘土的层状地基中的整个贯入过程,分别分析了上层砂土的相对厚度(H/D=0.5、0.75 和1.0)、砂土的摩擦角(f =28°、30°、32°、 34°、36°、38°)以及下层软粘
为了保证桥梁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满足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对浙江省义乌市城区的部分桥梁进行了现状检查和评估。义乌市城区的桥梁具有分布范围广、形式多、桥龄差别大、结构情况复杂等特点。本次检查了27座桥梁,以跨江和立交桥为主。介绍了桥梁的各种病害,包括墩台身裂缝、构件露筋、梁体的竖向、斜向和横向裂缝、支座上、下钢板锈蚀,变形大且脱空、桥面铺装裂缝、伸缩缝破损、吊杆和吊杆锚具损坏。结合桥梁调查实
在一些高烈度区和震中附近的建筑,特别是核电站、生命线、大跨结构和信息等重要建筑,强震作用下竖向地震分量十分明显,应同时考虑竖向地震分量在内的三维隔震研究。论文充分分析普通叠层橡胶支座性能的基础上,利用SMA的超弹性性能和碟形弹簧的较好的竖向隔震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支座来弥补普通叠层橡胶支座的不足,该装置由下部并联的叠层橡胶支座、SMA绞线和上部的碟形弹簧串联而成,在强震下研究该支座力学参数
因冬季施工及振捣不充分等原因,钢筋混凝土基础出现了质量问题。本文依据单孔压水试验,测定裂隙岩体的单位吸水量,压水压力、进水量、稳定漏水率、漏水率~时间关系曲线、单位吸水率(ω)、串通或外漏情况等,并换算求出渗透系数,用以说明裂隙岩体的透水性和裂隙性及其随深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较好的对裂隙渗透性进行分析,为论证基础的完整性和透水程度,以及制定防渗措施和基础处理方案等提供重
本文综述了若干数值算法在静压管桩的承载特性方面的应用,包括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桩基工程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回顾,对其在静压管桩基础承载力分析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静压管桩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以确定相应的静压桩承载类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其辅助分析技术对静压管桩相关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与回归建模,得到适用于区域地质条件下的经验回归公式,以估测
对浙江地区10333根预应力管桩静载试桩资料进行分析,对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统计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浙江软土地区F400和F500直径的管桩应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量的33.8%和46.1%,最优长度范围介于10~50m之间;对于同一持力层和同一桩径,持力层为黏土时,竖向极限承载力随长径比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持力层为砂土时,随长径比的增加,竖向极限承载力先增加然后减小;同一
基坑需要临时加深时,在原围护结构内侧再增设一道围护结构已成为确保开挖安全的重要措施。内侧围护结构的位置以及尺寸的选择对整个基坑的变形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内侧围护结构参数选择对基坑破坏形态的影响,其中包括内外墙重叠深度、内墙嵌入比、内外墙距离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围护结构的破坏形态可能有外墙的踢脚破坏,强度破坏,内墙的踢脚、倾覆破坏,整体失稳等,不同的内墙设计可能导致不同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