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血吸虫病重疫区江汉平原池杉抑螺防病林进行观测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探讨了平原湖区池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规律,并建立了随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池杉树高早期生长快,20a之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5a左右相交.胸径生长以4a~14a最为迅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12a~14a相交.材积平均生长量在前24a一直呈上升趋势,连年生长量在22a时达到最大
【机 构】
:
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荆州 434000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血吸虫病重疫区江汉平原池杉抑螺防病林进行观测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探讨了平原湖区池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规律,并建立了随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池杉树高早期生长快,20a之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5a左右相交.胸径生长以4a~14a最为迅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12a~14a相交.材积平均生长量在前24a一直呈上升趋势,连年生长量在22a时达到最大.材积生长率和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逐渐减小,形数在6a后趋于稳定.应根掘池杉生长规律,科学营建抑螺防病林,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本文调研了四川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的生长状况、布局与林内外小气候特征,总结了抑螺防病林类型、模式,并分析了减量特性.在森林防护理论体系协助指导下,提出了山丘抑螺防病林的9种类型,反映了以水为核心的布局问题.在生态工程网络体系与林业三生态体系协助指导下,提出了山丘抑螺防病林的5种建设模式,把抑螺防病林体系建设纳入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中.据测定,抑螺防病林能降低地表气温1.38℃,减少光照1049.8
本文对同一滩地杨树人工林草本植物层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8年动态监测.随林龄增加,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个体总数增加;部分喜光性物种为更加耐荫的植物种类所更替,其β多样性增加;原有物种和优势种的保持率分别为56.3%和66.7%,草本层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与造林前期比较,主伐阶段林下草本层α多样性变化不大;相似立地条件的林地与非林地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组成有所不同,但α多样性仍非常接近.随滩地高程
本文以长江中游芦苇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重点研究了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细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芦苇地相比,人工杨树林根际土、根表土和0-10cm土层中的氮、速效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人工杨树林下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都比芦苇地的低,而其根表土中则是细菌、真菌数量低于芦苇地,放线茵比芦苇地高;就4种功能细菌来说,人工杨树林根际土的纤维素茵、反硝
本文综述了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cutaneous),又名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2亿人受其危害,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洞庭湖区地处长江流域中游,位于东经110o5147″~113o45′12″,北纬27o12′30″~ 29o54′05″,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 ~16.9℃.地势为西
论文采用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滩地抑螺防病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滩地的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螺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抑螺防病林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滩地抑螺防病林林内钉螺种群消长的内在规律和环境因子的偶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具有显著、持续的抑螺效应,为滩地栽植杨树抑螺防病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安庆沿江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等5个植被类型区的钉螺分布动态监测数据及采样分析,研究了钉螺样本的形态指标和阳性率,以及对其与已采取的灭螺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成熟杨树林地、中龄杨树林地均无钉螺分布;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螺口密度分别为4只/0.11m2、5只/0.11 m2、7只/0.11 m2.②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所获钉螺样本的阴
土壤是自然界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场所,钉螺的分布与土壤环境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山丘区9种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土壤环境特征与螺情得调查分析,得出:耕地、荒草地、河滩地及灌溉沟渠存在钉螺分布,活螺框出现率的高低顺序为耕地>河滩地>灌溉沟渠>荒草地,活螺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河滩地>灌溉沟渠>耕地>荒草地;有螺土壤环境与无螺土壤环境的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土壤全K含量与0.02~0.002的土壤颗粒含量存
本文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以河滩地为对照,对湖北黄州李家洲林场内4种典型抑螺防病林的气温、土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动态以及表层(0 5cm土层)土壤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由河滩地到农林群落的建立,与对照比较,林分内气温、土壤温度和光照强度均明显降低,日变幅变小.其中,日均气温降低2.75℃,日较差值降低3.20℃;除已收割农作物的林分,地表土壤温度降幅大于深层土壤,两个层次日均土壤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山丘区两类林缘交错带钉螺生境小气候的监测分析,得出仁寿县雨热同季,月均温与降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R2=0.9573),空气湿度相对稳定在70-80%.冬春、夏秋季节水岸交错带近地表草丛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温度(0cm、5 cm与10cm)随测点距林缘距离而呈现指数函数关系,但冬春季节农林交错带空气温湿度、夏秋湿度则随距离不符合,而其余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除了冬春水岸外,3-5cm
本试验从钉螺体内分离到2株有较高灭螺作用的真菌菌株D1和D2,室内浸泡杀螺,24h钉螺死亡率均达到60%以上,48h后钉螺死亡率均在100%.2株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测定,初步确定为木霉属真菌和毛霉属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