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与鄂西黑猪(♀)的杂交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纯种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杂交,观察野猪与鄂西黑猪的杂交亲和过程,对其繁殖性能、杂交后代的生长情况进行测量与分析,同时也对其杂交后代分别与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猪和鄂西黑猪的亲合过程包括初步相识、野猪恐视黑猪、融为一群、调情行为和交配行为的产生四个阶段;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杂交第二胎的繁殖性状分别比第一胎高;杂交后代在体重、体长、体高、胸围方面的绝对生长速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对生长速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的杂交一代公猪和母猪在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方面均分别低于长白猪的公猪和母猪,也低于大约克夏猪的公猪和母猪,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其他文献
将80头体重为60 kg的去势公猪分为4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处理组是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5%、0.5%和1%的菊粉.每个重复抽1头猪屠宰进行脂肪组织的3-甲基吲哚(粪臭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处理组的3-甲基吲哚能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2.5%、34.4%和45.2%,其中添加1%菊粉的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
为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60只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0、10、20、40、80 mg/kg)的5种试验饲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的升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采食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断奶仔猪料重比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
本试验旨在探讨共轭亚油酸对离体培养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于仔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0、100、150、200、250、300、350、400 μmol/L的4种脂肪酸: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共轭亚油酸混合体(CLA-M)和亚油酸(LA),培养10 d.结果表明,50~400 μmol/L三种共轭亚
采食是动物营养的首要过程,是机体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前提.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营养角度论述提高猪只采食量的一些措施,以期在生产上有所参考.
桑梓湖长白猪按规定的育种方案进行选育.对2000~2005年的测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体重日龄直线下降,从166 d到155 d.日龄EBV值稳定改进.背膘厚改进明显.产仔数呈曲线波动,初产维持在10头、经产维持在11.0头.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及我国猪育种的发展趋势,今后育种工作主要攻关的目标及育种方法、育种手段,把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培育优质瘦肉猪专门化品系,筛选/组装适合我国多种市场需求的优质配套系猪,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猪肉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提高我国生猪市场竞争力.
种猪测定起源于丹麦,丹麦早在1909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后裔测定站,并通过系统的后裔测定成功培育了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长白猪.我国于1985年在华中农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种猪测定机构--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这标志着我国种猪测定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国内的一些著名种猪育种场先后都在场建立种猪测定场,我场是其中一个,1996年从丹麦引入长白原种猪后,就开始了场内种猪测定,2000年建立了测定场
本项目采用配套系育种理念,利用数量遗传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出华农温氏配套系猪Ⅰ号.其配套系种猪由各具特点的4个专门化品系组成,两个父系纯种猪父Ⅰ系和父Ⅱ系,两个母系纯种猪母Ⅰ系和母Ⅱ系.利用两个父系种猪生产高效优质的终端父本种猪HN212新品系,其特点是前后躯肌肉发达,背宽,体型高长,四肢粗壮,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利用两个母系种猪培育出高效优质的终端母本种猪HN201系种猪,其特点是体长,
本实验列不同日龄合作猪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进行了解剖测量,并对卵巢和睾丸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合作猪母猪60~180日龄卵巢重量在0.085~1.575 g,卵巢重量与体重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合作猪母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强度的峰值在90~115日龄,卵巢切片表明90日龄前合作母猪有排卵发生,初情期在60~90日龄之间;合作猪公猪睾丸的重量范围在3.2~112.9
藏猪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原始小型地方猪种,本文综述藏猪生境和表型、细胞学、血液蛋白型、微卫星、mtDNA和核基因位点多态性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藏猪群体内、群体间遗传结构特点及其与其他猪种间的比较,说明了不同分布区域的藏猪有很强的遗传相似性,且藏猪与中国其他地方猪种亲缘关系较近.藏猪群体遗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高,比其他猪种有更丰富的基因资源,具有很高的保种、利用和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