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引进16个秋眠级从2~8的紫花苜蓿品种在湖南省长沙地区进行种植及品比试验,通过对物候期、产量、越夏率、茎叶比和病虫害的观测,并与白三叶的产量对比试验,以定位苜蓿在长沙地区的生产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的物候期、越夏率和病虫害方面无显著差异;部分品种的产量和茎叶比差异显著:其中苜蓿品种A2(赛特)、A3(三得利)、A5(游客)和A11(WL-414)适宜在长沙地区种植,大部
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试验基地,对在适应性观察中表现较好的引进稿草川草3号与对照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于2001-2004年进行了物候期、抗逆性、越冬率、茎叶比及草产量等方面的观测对比,结果表明:"川草3号”稿草在生产性能、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扁穗牛鞭草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在各季节测定日光合日进程均为“单峰型”,与光合有效辐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测定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胞间C0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变化相关性显著。春夏季扁穗牛鞭草光合能力强,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累积有机物;秋冬季光合能力较弱,在冬季光补偿点降低至7.59μmol.m-2·s-1,以适应低光照条件。
对采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7个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Lam.)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种内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极极显著差异(Jp
2001至2004年在内蒙古正蓝旗草籽场进行了4年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田建植技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春或秋末冬初为最佳播种期;条播的最适行距为38cm,撤可富作种肥的适宜施用量为157.8kg/hm2,适宜播种量13.3~52.6kg/hm2。
本文通过对20个不同气象因子与黔草1号种子产量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与种子产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作用差异明显。其中,春季均温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0℃的积温和秋季均温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春季均温高、≥10℃的积温多、秋季均温较高对黔草1号增产较显著:在与黔草1号种子产量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中,冬季日照时数与种子产量关系较大,说明冬季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D3(52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33167kg·hm-2)与处理D2(450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28944kg·hm-2)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处理D1(37500株·hm-2)总鲜草产量(117370kg·hm-2)。然而,这三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测定三种癣度间品质指标表明,以
用ISSR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的28份扁穗牛鞭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96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3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对28份材料DNA共扩增出129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84.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466~0.98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28份扁穗牛鞭草分为两大类,同一地区的扁穗
利用RAPD和JSSR对来自国内及另外的八个国家共45份鸭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9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0.8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154到0.9254间;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01条,PPB值为87.07%,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O.6116到0.9231间。聚类分析可将45份鸭茅材料分为5大类,来自于相同洲的鸭茅基本能
本试验通过比较低能离子N+注入高羊茅种子在不同剂量、不同注入次数及大小真空室两个处理室间发芽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剂量梯度增大,A组(2次注入,小真空室)、B组(4次注入,小真空室)试验中,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都呈下降趋势,但A组(2次注入,小真空室)比B组(4次注入,小真空室)降低趋势更快、C(2次注入,大真空室)组试验中高羊茅种子都不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