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Vaisala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原理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按照一定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构建出机场天空云量的二维序列,利用初始模块、过滤模块、云簇聚合、云层合成、云况选择等5个模块实现算法的流程控制;通过对深圳机场目测云量与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作不同条件下的检验对比表明,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激光云高仪对机场区域云量的的探测,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随云高升高与目测云量差值增大,在低
【机 构】
:
民航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广东 深圳 5181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Vaisala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原理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按照一定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构建出机场天空云量的二维序列,利用初始模块、过滤模块、云簇聚合、云层合成、云况选择等5个模块实现算法的流程控制;通过对深圳机场目测云量与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作不同条件下的检验对比表明,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激光云高仪对机场区域云量的的探测,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随云高升高与目测云量差值增大,在低云消散时,该算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期望为航空气象人员更加合理的利用激光云高仪的云量数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受等效截收面积影响的因子进行了归纳,取RB 为例,对Ad 如何影响RB 风险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通过分区数量的增减,举例说明了Ad 对容许高度的影响,表明分区数量的增减与引用Ad 次数的多少对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有着极大的影响,由此证明了IEC62305 存在风险不可控的漏洞。通过引入“引用系数”的概念,提出多分区情况下等效截收面积与引用系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并以长沙
本文详细分析了几种常用接地材料的构成,并进行了土壤类别以及接地材料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和接地阻值的对比分析。分析验证后得出,不同土壤结构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接地材料对于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有着不同的反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接地材料结合使用对于接地系统材料使用量的节约和稳定运行有一定的作用。在含砂、卵石、碎石及建筑碎料的土壤中,采用接地模块来制作接地网有很大的降阻优势。一般情况下,受地域限制或
雷暴是发生在大气中伴随有狂风、暴雨、冰雹和雷电等激烈的天气现象,雷电是其中最强烈的一种.雷电所带来的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会在瞬间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高科技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豫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了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县市地区,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易有强对流天气产生,属于
本文基于常规资料、物理量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1日豫北偏东部一一鹤壁、浚县、滑县、长垣等出现的局地冰雹、‘占雨大风和短时特大暴雨一一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发现强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上的反映,提高短时预报、预警能力。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出现在东北冷涡后部、地面西南倒槽内、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状态、且有高空急流存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当回波强度≥60dBz、回波顶高>
东北冷涡是我国东北地区夏季主要的天气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不仅会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低温多雨甚至造成洪涝灾害,而且对我国华北、江南梅雨期乃至东亚地区的环流形势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东北冷涡系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区域雨量站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本文利用近10年NECP再分析资料,针对各类强对流天气,开展大量个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对影响本地的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强对流发生的天气类型进行了总结,找寻出强对流过程中的关键物理量参数,建立市级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预报指标,并把其代入到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从而得出分类型强对流潜势预报,以此提高强对流天气(尤其是雷雨大风)预报的地市订正能力,减小空报率.
2012年11月11日-14日鸡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次罕见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给全省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本文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及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此次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分析,探讨了同期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为今后强降雪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00hPa低涡发展和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低
为了揭示暴雨过程中强降水中心的形成及演变规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结合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孝感2012年6月26~28日暴雨天气过程中两个强降水中心的成因及演变.以便为强降水中心出现的时问、强度及落区提供预报着眼点,为气象防灾减灾决策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形势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基础,低层暖式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切变线随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20~21日发生在湖北西部地区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同副高外围的偏东气流以及台风“天秤”外围的东南气流相互作用下,从贝加尔湖附近南侵的冷空气促进了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加强发展,从而引发了本次暴雨过程.通过对相对湿度场的分析发现,受高原槽的影响,这次暴雨过程中干空气主要表现为东移南压.干空气自对流层顶向下呈倾斜的漏斗状侵入至对流层中低层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13年2月18-19日的一次雨转雪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降雪期间荆门市出现的雷暴现象进行天气尺度与中小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为高空横槽转竖带动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所致,冷空气补充南推,强度增大,使得冷平流的输送加强,近地面温度持续下降,低层偏北风形成的冷垫也随之增厚,导致了